事初期李信也果然不负众望,身先士卒英勇无比,捷报频传。
出发前嬴政曾特别叮嘱过蒙恬遇事只需从旁提点,最后究竟怎样选择由李信定夺。仅从战术的角度上看李信采取兵分两路夹击楚国是个正确的决定,但打仗不是纸上谈兵,依照兵书生搬硬套,从实际的战略角度出发却存在极大的隐患。蒙恬曾就这一点向李信提出置疑,请他三思而行,如果开战再改便来不及。
可接连的胜利早已让出书茅庐便没有吃过败仗的李信自信心极度膨胀,蒙恬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执意施行先突入楚国中心然后再兵分东西两路,他回身向西北进攻,蒙恬向东北进攻。
李信曾经亲率二十万秦军横扫燕国,逼得燕王喜不得不用亲手斩杀亲子太子丹向秦国赔罪。此时的李信正是想在楚国的土地上重复自己在燕国的奇迹,他希望楚军也像燕军一样在他的突然袭击和四方穷追猛打下顷刻瓦解溃不成军。
只是他忘了这世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更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国家。楚国不是燕国一样,他太小看了楚国的能耐,即便它已经被自身腐蚀的外强中干。
蒙恬能看出李信的漏洞意味着其他人也能瞧出,楚国的名将项燕不但饱读天下兵书更是具有丰富的领兵实战经验,他也轻易看到李信的失误,并大加利用。项燕故意忽视蒙恬,反倒集中兵力围击李信。
项燕的意图的很明显,他要逼使兵败的李信向蒙恬汇合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如果贸然包围李信并不能立刻把他歼灭,那蒙恬的部队就会迅速支援,反而会将楚军包围,如果两人里应外合拼死一战,胜负肯定难料。
因此楚军在项燕的示意下紧紧跟随在李信的周围,做出随时要包剿的架势,但却始终没有行动,因为他们在等李信沉不住气时。
楚军三天三夜合而不围,李信果然中计,慌忙东进要与蒙恬合兵。(以上事情《史记》中有记载,以下虚构。)
楚军的意图蒙恬瞧得明白,可他又不能眼睁睁的等着楚军来围剿他们,也不能弃李信于不顾,最后他只得命人一路后退尽量把物资运回秦境,把损失降到最低,然后才带着少数兵将与李信汇合。
当楚军见李信与蒙恬汇合后马上迅速收拢包围,发起猛攻,打得没有防备的李信措手不及,更斩杀了秦国七个中级将领。被人连累的蒙恬只得一路护着李信突围往败走国境处。而楚军却紧追不舍,不仅收复了失地还打到了秦国境内。(原魏国地界)
由此可见现在的李信只能随时一个英勇善战,攻城略地的将军,却不是一个能统领全军指挥宏大战役的统帅。
虽早已预料到楚国不是李信就能攻下的国家,而嬴政的最初目的除了磨练和杀杀李信的锐气外,也想趁机摸摸楚国的势力,但不想李信竟会败得如此之惨,如不是有蒙恬在更险些把命丢在楚国境内。
这伐楚之战是秦国自发动统一战争以来输得最丢人的一次,不但连累军中士气大跌也打乱了嬴政与王翦的计划等不得扶苏与鲁花鼓弄出来的投石机。
收到兵败消息的嬴政忙使人招王翦进宫共商大计。
————^_^————^_^————
“将军请再说一遍!”拉下脸,本就让李信弄得大不爽的嬴政此时真是不敢相信王翦居然会提出这种荒唐要求。“不可能,寡人绝对不会允许。”
兴许普通人此时会被嬴政脸上要吃人的表情吓破胆,但王翦是何人?他可不是普通人。“老臣希望大王同意。”悠闲喝着茶水的王翦根本不把就要喷火的嬴政当做一回事。
压下心中怒火嬴政不知为何王翦要执意这样,战场上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那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地方吗。“还请老将军给寡人一个理由。”
“大王知道的。”
“换一人也可。”
“但意义可就不一样。”王翦笑着摇摇头坐在榻上转头看着窗外,笑说:“他是振士气的最好人选。”
“不行!”嬴政坚定的拒绝,想都没有想。
“臣派王离贴身保护时时不离,这样大王还是不同意?难道大王不想一统这天下了吗?”
紧紧盯着自始至终都脸带微笑的男人嬴政首次有些沉不住气,“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唯有这个不行。”
王翦看了嬴政一眼随即站起身走到中原地图前,背手道:“大王可是要把这大秦天下交给他?”这些年王翦一直注意着宫中的一举一动,嬴政毕竟也是他看着长大的,有些事情不用讲明他也懂。“他确实聪慧,机灵,遇到危险时也会展现出不属于他年龄的沉着冷静。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或许这份仁慈与宽厚不适宜在乱世中立国,但却是天下一统,百姓修养生息时最需要的,况且他深知当狠则狠必要时绝不会妇人之仁。当下他最缺的就是一份霸气,一个王者应该具备的王者之气。”转过身王翦看着深思的嬴政,知道他已经听进去自己的话。一味的保护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会培养出优秀的继承人。
眉头紧皱嬴政做着挣扎,他心中明白王翦的担忧,因为这也正是他所忧虑的,只是……
见嬴政有松动的迹象王翦再接再厉道:“大王何不去问问他的意思,也许他自己也有想法。只是如果他同意愿和臣同去伐楚,还希望大王不要阻止。”
虽然心有不甘也没有下定决心,但嬴政还是点点头,打从心底说这次楚国
喜欢秦歌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