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事项,才放他们离开了长祚宫。
赵承一整天没有休息,却一点也不觉得累,他见纪桓昏昏沉沉又要睡过去,忙把考虑了很久的话说了出来:“先生,我想回封国去。”
纪桓一怔,有一会才反应过来赵承的话。他顿时觉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看着忐忑等着他回话的赵承,含笑点了点头。
赵承想这事已经很久了,之所以一直拖着没说,完全是怕纪桓惦记着纪延年的死,不肯离开。可谁知道,转眼间储君之位的争夺已经演化得那么激烈,更是有人连他这么“无害”的小小少年都惦记上了。这一次纪桓运气好,碰见了齐王车驾,可若是还有下次呢?
赵承根本不敢想,如果再次失去纪桓,他会怎么样。
纪桓两天未归,也没遣人报个信,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想必已经乱成一团了。第二天一早,赵承让郑安亲自拿了纪桓的印信,到纪府报声平安,顺便把如意带来。他自己则选了不少珍玩去了赵显家里,代纪桓谢过他救命之恩。
赵承突然想到,前世是不是也是因为这救命之恩,才让纪桓最后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救他一命呢?
说来赵承这还是第一次来齐王府。赵显显然有点意外,他这弟弟一向对他冷淡,这回居然登门道谢,看来这纪长卿在他心里的地位还真不一般呢。
他们兄弟二人寒暄了几句后,便开始满嘴屁话天马行空地兜圈子,最后赵显先按捺不住,对赵承说道:“刺杀长卿的死士,我查到了一点线索,很可能是大兄派去的。”说完赵显站起身,亲自去了趟内室,出来的时候手里捧了一支羽箭。
赵承接过羽箭,遍寻了一周后总算发现,箭杆上刻着一个大篆的“赵”字。
赵承:“……”这个“赵”字的写法的确是赵舜惯用的没错,可是中山王私印见过的人绝对不少,谁还不能模仿一下这个“赵”字了?
只不过真凶是谁,目前来说还真不是最重要的。赵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顺着赵显的意思做出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
看着赵显满意的样子,赵承“愤愤不平”地说道:“可是大兄为什么要刺杀我的先生!”
赵显叹了口气,说道:“阿承,你有所不知,自从父亲病了以后,咱们这位大兄可是草木皆兵,见谁都觉得有威胁。唉,你自己多加小心,那天的事,谁知道呢?”
赵承垂着头,看不清表情。良久,他才抬起头,对赵显说道:“阿兄,我今天其实是有事相求:等父亲病好一些了,我想回封国去。”
作者有话要说: 嗯……它其实是个过渡段
☆、便有祸心此中藏
“阿兄,等父亲身体好一些了,我想回封国去。”赵承诚恳地说道。
赵承这是真心话,他这辈子的确是不想再淌这趟浑水了。反正大周运势未尽,不在他手里中兴也有别人;就算他的两个兄长都不行,总还有后人。
赵显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沉吟道:“哦?可惜父亲未必会答应。”
赵承咬了咬唇,突然对着赵显深深一揖:“阿兄,求你帮我!”
赵显没有说话。
从齐王府离开后,赵承便开始盘算起来怎么离开长安,什么时候离开。看赵显的意思,显然是想趁机坑赵舜一把的。那支刻着“赵”字的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赵显从现场捡到的,不过就算是,要拿它问一个诸侯王的罪名,也实在太难了。
可是,如果这话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那就大大不同了。堂堂中山王已过而立之年,却跟自己十四岁的弟弟过不去,只要他闹上一闹,无论真假,赵舜都决计要惹上一身腥。
赵显打得无非就是这么个主意。
赵承闭着眼睛靠在车里,他的大兄一贯精于阴谋,跟他中山王意见相左的朝臣,很少有没被他坑过的。这回眼看着要被头脑简单的齐王摆上一道,也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不过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去封国,怎么都好,就让他们狗咬狗去吧!
纪桓刚刚醒过来,每天昏昏沉沉的,恨不得要睡八个时辰,除了服药赵承几乎从来不会打扰他。如此过了十几天,纪桓的伤口渐渐愈合,偶尔也能坐起来一会,逗逗如意说说话什么的了,赵承觉得有些事宜早不宜迟,便把就国的事提上了日程。
这一天,风和日丽,难得六月的天还不怎么热。赵承坐在纪桓榻旁看书,突然对他说道:“先生,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要回封国的事吗?”
纪桓点了点头:“大王真的想好了?臣怕你舍不得长安。”
赵承决然摇头:“这是非之地越早离开越好。先生,我保证以后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会给文成侯一个交待,你不要急,好不好?”
纪桓点了点头,惆怅地说道:“父亲说他一生杀伐,马革裹尸方是归宿,能死在家里便算善终。何况他生荣死哀,已是万幸,便不要过分执着于他的死了。可是……臣总不甘心,又不愿让他担心。”纪桓的眼睛渐渐蒙上了一层伤感的雾气:“不说这个了,大王突然提出就国,今上怕是很难同意吧。”
赵承心不在焉地说道:“齐王有办法。”
纪桓虽然病中脑子比较慢,但是对赵显居然有办法解决这种难题,还是挺意外的。他怀疑地“哦?”了一声,问询地看向赵承。
赵承也没打算瞒纪桓。他翻出赵显给他的那支箭,递给纪桓看了一眼:
喜欢朕与先生解战袍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