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足足进行了半年的时间,这中间各方都动用了自己的智慧和耐力来进行博弈。
这一场博弈直到1937年的年中才发生了变化。
1937年7月7日,日军再挑战端,和驻扎在宛平城的29军发生了交火,29军军长宋哲元率部进行激烈反击。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就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对整个华夏大地来说不亚于是当头一棒。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统一战线对抗外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不过这些事情都不足以影响岳斯良和他的十七团。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岳斯良其实是知道下面对他的战术多有不信任的,甚至就连邸汉明对他的乾纲独断也有了意见。
然而,对于下面的反弹岳斯良没有任何的让步,在这半年多来他凭借着自己往日的威望生生的压住了所有的质疑。
不过岳斯良他终究不是一个自负的人,虽然历史已经证明过“三三制战术”是这个时代最适合中国战场的步兵战术,但作为一个军人如果仅靠想法就不切实际的将事情推行下去。在这半年中间他也反复的推敲论证新的战术究竟能够在战场取得多大的作用。
为此岳斯良和手下的干部们曾多次进行沙盘兵棋推演,最终经过多次的打磨证明了在理论上攻坚战中“三三制战术”确实是要优于“突进战术”的。不过尽管如此,岳斯良也明白这不足以彻底劝服几个营长。不过让岳斯良感到欣慰的是副团长的王双印对他的绝对拥护。
王双印是他在刚刚参加革命时就认识的战友,他是班长的时候王双印就是副班长,后来在长征初期他升任团长的时候又特意把王双印带到了自己身边做副团长。可以说岳斯良在参加革命后的整个人生轨迹王双印都是看在眼里的,对于岳斯良的决策他始终王双印是绝对拥护的,因为他眼中的岳斯良在部队建设上从来都没有过错误。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渐渐的也传到了根据地。在从得华老总那里回来之后,岳斯良知道自己有必要彻底的统一一下团内的声音了,因为这一回大战是真的要来临了。
几天前,岳斯良决定进行一场团内各营之间的对抗演习,经过半年的训练团里面的部分战士都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三三制战术”的训练。不管下面几个营长的心里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但终究还是要遵从自己的命令,在训练之上他们是不敢打折扣的。
“团长,镇子外面已经都准备好了,你看咱们现在是不是过去”
正在岳斯良想着事情的时候,雷子走到了岳斯良的身边请示到。
“哦,都准备好了是吗。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岳斯良低声的说着,将手里的文件叠好收起来离开了桌子。在仔细紧了紧绑腿,整理了一番衣帽之后,岳斯良带着雷子两人挑帘走出院子虎虎生威的来到了演习场。
这里的位置是岳斯良特意选择的,属于是河滩地带,面前就是一条浅河。而岳斯良选择这里的原因不言而喻,这一次的演习内容并不是单纯的阵地冲锋,同时还要加上泅渡。
来到了演习场外的高坡上,政委邸汉明、副团长王双印、一营长白林、二营长黄克北和三营长李杰及众团部干部都已经在这里等候着了。
“团长。”
见到岳斯良过来,邸汉明率先打了招呼。就他本心来说他是希望岳斯良能够在今天证明“三三制战术”的先进行的,虽然说之前岳斯良的乾纲独断让他的心里多少有些意见,可军事主官的威望终究还是要围护的,只不过从几个团长那边状态来看似乎都不是很看好今天的演习。
“政委先到了,抱歉让各位久等了。”
岳斯良点头示意着,同时眼光扫过了邸汉明身后的几个营长。
“再多的主观臆断都是不及客观事实的,新战法和传统突进战术之间究竟孰优孰劣不是我一人说了算的。这半年来你们几个心里或多或少的都有着对我的意见,不过在我看来用半年的时间来证实这样一件事情是划算的。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可以开始了。”
岳斯良语气淡然的说着,同时越过他们直接走到了观察点上。三个营长相互对视了一下没有多说什么。副团长王双印这个时候则走下了高坡宣布了演习的正式开始。
演习场地为东西向,中间以浅河为界。高坡在演练场的西面,高坡的下方也就是防御阵地所在的位置。防守一方在阵地进行防守,进攻一方则是在河的对岸也就是自东往西开始进攻,这中间包括泅渡在内,进攻的距离足足有五百米。
演习规定,进攻一方人数为两个连也就是二百人;防守一方则派出一个连一百人的兵力在阵地上进行防守。在火力配置上进攻一方有60迫击炮一门,麦德森轻机枪五挺,余下各式步枪,手榴弹若干;防守一方拥有马克沁重机枪一挺,麦德森轻机枪两挺,余下也全部为各式步枪,同样手榴弹若干。
同时,演习也分上下两场:第一场进攻方为一营的两个连,防守方为二营的一连;第二场变换攻守方,进攻方是二营的两个连,防守方则是一营的一个连。
既然是演习,那武器是肯定不能真的开火的,所以过程中的伤亡数量和所使用火力等都是需要裁判员来一步一步进行裁判的。如此以来也就标志着演习的节奏和实战比起来终究还是有着差距的,不过在演习的过程中还是尽量保正将真实性做到最大的。比如说像
喜欢太行智将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