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用干草蹭一蹭就干净了。”文瑾知道文翰嫌脏。
幸好文翰正是最兴奋的时候,也不那么讲究,很快便把鸭蛋弄干净捡了起来。
第一天,竟然有三十九个,史大爷收的十几个,果然是洗干净的,文瑾提醒他,今后不能洗,并且,还把鸭棚边上,做了好多个舒适的窝,希望能吸引更多鸭子去那里下蛋。
三十多个鸭蛋,全放进锅里煮了,史家爷孙一人俩,大山伯家人多,给了十个,王继善家六个,邻居家,以及和韦氏走得近的几个妇人家里,都是两个,文瑾他们却只剩一人一个了。
“不要紧,明天,我们会有更多。”文翰笑嘻嘻地啃着白水煮蛋,在这种生活环境里,吃白水蛋,都是很香的。
实际上,鸭子有时一天一个蛋,有的两天一个,还有三天两个的,一天收三十多个,就是一种常规,过几天会出现一次。
家里的鸭蛋,很快便摆满了一大箩筐。
“文瑾,赶紧想办法卖了去吧。”韦氏道,“问问王善人收不收。”
说曹操,曹操到。王善人自己上门了。
夏天,他不是很忙,虽然也收粮食,可林津周边,几乎都是人多地少,卖粮的不多。又没有山货,也少人去买东西,他妻子带着儿子,就足够应付。
“文瑾呀,这鸭蛋,打算怎么处理呢?”
“我想,附近有人买鲜蛋,那就卖掉,若是没呢,就腌起来,不光能腌咸鸭蛋,还能腌松花蛋,那个据说非常好吃。”
“你怎么知道?”王继善眼珠子都瞪出来了,“难不成也是书上写的?”
“嗯呀,《南海见闻》那篇文章里,说是用这种蛋煮粥,鲜美不可比拟。”
“书上说怎么做了吗?”
“嗯,也有,我还没和哥哥参研呢。”
“好好好,哎呀,真是聪明的孩子。我在省城吃过一次,那饭店的掌柜说是他独家绝活,一盘蛋一两银子,把人吃的心疼的。你说的什么粥,我还没喝过,听你这么说,还不知多好喝。我今天来,本想让你腌成咸鸭蛋运去省城,十文四个,若是你会腌那什么松花蛋,那就不要做成咸鸭蛋了。”
“我就怕好多人吃不惯那个味儿,有人评《南海见闻》尽是胡说八道,说什么癞蛤蟆没见过大天,南海一个犄角旮旯,能有什么好吃的,还说松花蛋一股怪味儿,吃了犯呕。”文瑾早就馋皮蛋瘦肉粥了,这么说不过为自己打掩护而已。
“别听他的,你做好尝一尝就知道了。哦,对了,若是成功,赶紧通知我,我现在就回家给亲戚写信,看他能给多少钱。”王继善连忙劝文瑾,只怕她不肯试验。
送走来客,文翰和韦氏大眼加小眼地盯着文瑾:“你在哪里”
文瑾不慌不忙:“就是南海见闻的评语里呀,你们看,就在这里。”文瑾拿着文翰的书,在字里行间搜寻,很快找到了好几条,“把这几个对照一下,就可以总结出来了。”
第二十六章 水稻丰收
韦氏识字,数量有限,就是会背些列女传之类,她并不过来,只有文翰,拿着书研究半天,最后感慨:“我还是不如文瑾,他有时候字都不认识,却就是比我想得深,懂得也多,是他看书比我细,比我肯用心。”从那以后,文翰读书不只是看书上的解释,还用心去理解那个解释,他对论语理解掌握水平突飞猛进,不亚于天天在学堂,跟随先生念书的优秀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文瑾和文翰试验了多次。文瑾是化学课上学来的,对步骤和用料,记得十分精准,可惜原材料不对,她又没法测定其纯度,只好一遍一遍的试,折腾了七八天,配料终于冒泡了。
她一共用了三个配方,把鸭蛋分缸腌制,七八天之后,腌制过程结束,文瑾亟不可待得抽了些试样磕开检查,有两缸成了,一缸坏掉。
文瑾把最好一缸的配方记下来,把另一缸的分给亲朋邻居吃了。然后,开始了大量的腌制。
石灰、草木灰和碱土,反应生成苛性碱,鸭蛋泡进去,碱液遇到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这就是腌制的原理。
六七天时间,化学反应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储藏和运输的问题。
用腌制的汤料和泥,把腌好的鸭蛋包上,然后再滚上麦衣。(书上是稻壳,文瑾没有,自作主张,换成麦衣)
没有橡胶手套,直接接触碱液和成的泥巴,双手的皮肤都被腐蚀烂了,又红又肿,疼得要命,大山来了,见到很心疼,回家让铁山把灰鼠皮的毛烧掉,给他们做了好几双皮手套,这才解决问题。
王继善亲自拿着变蛋样品,去了一趟省城。他记得是这个味儿的,可还是不确定,二十天便赶回来,还把亲戚带来了,看到文瑾时,两眼都能冒出星星来:“对的,就是那个味。”
“王伯伯,先别高兴,咱们再打开尝一尝,据说能存放半年的,可现在才存了一个月。”
“应该不会错的。”王继善商海老油条了,此刻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
“我半个月前尝过,都馋了。”文瑾一副忍不住的模样,王继善听了,自然明白什么意思,心里对文瑾评价更高了一层。
喜欢农家贵女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