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拿了一张草稿看了看,扑哧一笑:“多大个人也学会口诛笔伐了?”
黎嘉骏又扔了一张写废的:“哪有,脑残粉罢了。”
“什么粉?”
“哦,支持偶像不需要理智的意思。”又扔一张纸,咬笔头,“昂,怎么写才好呢?”
“你要写什么呢?”大嫂遇到流通的空气,气色都红润不少,笑问。
“只是有个想法,很模糊说不出来的那种,要写一写才知道。”
“声援胡适先生不是很明白吗?”
“可我的目的不只是声援他。”黎嘉骏嘟囔,“我主要想说别的,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喊出来听的人多罢了。”
大嫂沉默了一会儿,微笑:“有时候我经常想,真应该坚持去上大学。”
“为什么这么想。”那我哥咋办!
“因为我们曾经坐在同一个考场。”大嫂伸手,理了理黎嘉骏的衣领,声音轻柔,带点儿叹息,“可是才多久啊,我就只能仰视着你们了。”
黎嘉骏沉默,她能看到大嫂隐藏着的遗憾和无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笑了笑,埋头继续写,大嫂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风,等金禾煎了药进来,她喝了药,就在床上沉沉睡去。
这时候,黎嘉骏才完成了半篇草稿,对着稿纸出神。
昨晚她辗转了许久,心里有点模糊的想法,本来看了胡适的文后,她就有很强烈的想接着吐槽什么的育望,如果上一次她撰文一半是为了二哥一半是为了记录,那这一次,她就想抒发些什么,或者痛骂些什么。
她一直知道这个时代的言论自由其实远超未来,虽然她一开始出生在盛京时报一家独大的东三省,虽然这儿在禁言方面可能做的更加残忍,可到了北平之后,经历那么久的熏陶,那么多次围观报纸上的战争,她已经意识到无论怎样的压迫,文人却真的和前线的士兵一样,都是用生命在战斗,这儿的报刊是冻土中求存的绿芽,在广袤的土地上努力伸出绿色的尖尖,它的养分不是政客,而是千千万万冻土中凝聚的水汽,没什么能压制它们,也有可能一脚就踩掉一颗,但是,也只是一颗。
她太习惯于在发出一番言论时深思熟虑,熟虑到越来越怂,怂到最后放弃发言。
可是现在,胡适他一个大学讲师,就这么大剌剌的说汪精卫不该辞职,说海陆空大元帅张学良辞职得好,大家都习以为常还投书声援之,这就像是一道咒语,缓慢却坚定的解除了她身上的封印,让她握起笔,就有种摸着键盘的感觉,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是出版社里那个冷酷无情删掉所有违禁词句的编辑,而是一个满脑子不羁全身散发着中二气息的愤青!
如果可以,她能很有攻击力,可能在遣词造句、引经据典上,随便谁都能甩她一条街,可是她脚下的巨人,并不只有胡适,或者报纸上那些战斗着的文学巨匠,她还有历史,即使不知道细节,但是在大方向上,她绝不会错。
自古弓兵多挂逼,她看得多远,打得就有多痛!
可是第一关就倒下了,卡文,战斗经验太少,几句话后就胡言乱语了。
但是眼见着辞职风波还没过去,她必须抓住这股浪潮的尾巴,现在写信求助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她既然内涵不行,那就抓点,炒,现代什么炒作手段没有,虽然她以前特别嫌弃那些自炒的人,但一些温和的手法,还是可以有的。
她再次用起小伯乐的笔名,以旧事重提的笔调翻出东三省陷落的老账,把耳听的,脑补的,后来手撕鬼子剧看到的鬼子的凶残行径挑了几样写,这些罪全加诸在少帅身上,最后哭诉说兄弟们你们太温柔了,少帅只是辞职不足以平息东三省人民经历诸多苦难的愤怒啊!
她的想法很简单,愤怒和恐惧是一把剑的两面,它可以让临敌的军人热血沸腾,也可以让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至少能够告诉他们,鬼子的凶残无法言说,以后听说鬼子到了,百姓们麻烦麻溜点跑,当兵的麻烦英勇点打。
投降没用的,他们不收俘虏,横竖都是死!
这是个需要循序渐进的洗脑过程,她知道她力量微弱,但如果持之以恒,到了那一天,总会有至少一两个百姓在逃跑时,会因为想到她的文章的描写而加速度吧。
鉴于不能一稿多投,投书成了个技术活,她斟酌了一下,申报和大公报这两个报界双雄她没好意思投,就往胡大大投过的独立评论投了。
写完了已经下午了,她觉得自己这样的速度实在不适合干这活,所谓熟能生巧,有必要多练练了。
想到就做,她又写了一篇对言论自由的感慨,从文字狱,说到现在的报纸文刊的言语力量,再说到东三省盛京时报一家独大造成的白色恐怖,对比她到达北平后看到的百花齐放群雄逐鹿的投书盛况,以及胡适大大直接涉政的言论竟然没有被和谐,让她这个目睹发传单遭抢毙的关外狗热泪盈眶……
这文她左思右想,很不要脸的投了大公报,决定从高投到低,退稿了再换,反正这篇稿子没什么时效性,至于为什么不投申报,大概是因为何书桓什么的吧,总觉得想起情深深雨蒙蒙啥的,有点全身过电的感觉。
两篇稿子一写,就跟开了一个水闸一样,某些充动完全无法抑制,她铺开信纸,壮起狗胆准备给胡大大,季大大,范师兄甚至梅大大都去一
喜欢百年家书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