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理解周瑜的价值到底有多大。田丰、郭嘉等人不明白。就连孙策,他也不知道周瑜意味着什么。
但是,张浪心里却一清二楚。在他的心目中,周瑜的做用无人代替。领军作战方面,他是三国里是唯一的。诸葛亮强在内政,郭嘉胜在奇兵,庞统则精于阴谋。论统帅,周瑜在三国里面说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记的《三国演义》里,那个气量狭窄、目中无人,又妒贤忌能的周瑜;那个为杀死刘备,连献多番毒计的周瑜,最后还被孔明三气而死,落的千古笑柄。
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可笑啊,可笑至极。
一个被历史扭曲灵魂的人,一个背上千古骂名而壮志末酬的人。只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了维护正统王室,为了塑造诸葛亮智慧化身的形像。周瑜便这样被沉冤千年,千夫所指。
想想陈寿的《三国志》。
这部成书于西晋的史书,是以曹魏为正统史而成。因此书中极力掩饰魏武的失败,以至于赤壁之战只用“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数十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令人根本来不及意识到这场战役在鼎足三分中的决定性意义。
但即便在这样明白的正统观的指导下,陈寿为周瑜所作的仍是佳传一篇: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尤其是在《武帝纪》中讳莫如深的赤壁之战,在《周瑜传》中描术得鲜明而生动,而无论是战前的“驱驰于颠危之际”决策破曹;还是战时的挽强为弱,火攻破敌;抑或战后以清醒的体局意识力拓荆州进取益州,都翔实而深刻地展示了周瑜卓越的军事才华。甚至在卷末,陈寿还意犹未尽地评论道:“建独断之明,山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材,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儒雅雍容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得面目全非。特别是为了陪衬诸葛亮,为了维护汉室正统,变成器量狭小,目光短浅而又意气用事的青年将领。
我们再来看看吧,历史上诸葛亮虽然只比周瑜年轻六岁,却已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周瑜挤身前三国时期英雄争霸定天下大势的时代,诸葛亮却只能身处后三国时期谨慎守成搞拉锯战而已。
当时决定的天下格局的是曹操和周瑜,一个统一北方,一个导致天下三分。《三国名臣赞序》两次提到周瑜对三分天下的决定作用:“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而根本没有提到别人对三分格局的贡献。也许大家会以《隆中对》为依据,说诸葛亮是定天下三分的人,这太不公平了!《隆中对》当然是诸葛亮早年的积累,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他看出曹操平定江南不一定能成功。但对于决定三分的那场“赤壁之战”,诸葛亮唯一的贡献就是促成孙刘联盟,当然还是孙权一方先有这个打算的。本来诸葛亮从周瑜身上抢走的东西实在太多。
周瑜一生唯一的失败,不是败给诸葛亮,也不是败给曹操,而是败给了孙权。如若他选择正统的刘备,或者选择一统曹操,而不是选择暴发户一样的孙权,周瑜会是这样的结局吗?没有人敢肯定。
每每想到这些,张浪的心里便控制不住的汹涌澎湃。
如今就算不能来给你周瑜翻案,至少也会从新给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想到这些,张浪用了好多时间平复心中的激动,努力不让自己情绪表漏出来。
众人也都惊异的看着张浪脸上阴晴不定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好久,张浪才回过神来,尽力用着平静的声音道:“周瑜,孙策已经归降于我,我也正的很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因为我比任何人都明白你的作用有多么大,包括孙策。你说吧,怎么样,你才能肯为我效力?”
周瑜用着不信的眼神看着张浪,他十分怀疑孙策变节的可能性。但看到张浪期待而又认真的表情,心里不由开始有些动摇。
周瑜低着头,眼里的目光十分复杂,一个有抱负的人,是不可能这样年纪青青,而又心甘情愿去死的。正如张浪所说,自己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只怕没有人能明白。
张浪看着周瑜不说话,又追加一句道:“任必呢这么执着呢,只要你能学会退后一步,他日江山必出自你手。”
周瑜身子一震,蓦然抬起来,看到是张浪热切的眼神,边上略带嫉妒而有不解的表情。周瑜忽然感觉有些自豪道:“想让周瑜跟随你,很简单,那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和魄力。”
张浪心里大喜,只要周瑜没有说绝,此事大有希望,他兴奋道:“好,你有什么问题只管说来。”
周瑜心里忽然有些感动,假如张浪脸上的真诚是假,那么只能说明这个人实在太阴险了。周瑜道:“以将军的目光,自是看清天下形式,可否一教在下?”
张浪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了。认真道:“天下群雄割据大战已近尾声,假如不出意外,不出数月,黄河一战必然暴发,以我看来,曹操虽然兵力不如袁绍,但其魄力无人能比,只怕不用久,曹操必然挟天子,一统北方,虎视中原。”
周瑜自然的点了点头道:“将军为何如此看好曹操?”
张浪想也不想道:“曹操的眼光、谋略都是袁绍所无法比拟的,加上后者亲小人,远贤臣,
喜欢风流三国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