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学的人,只需要出点书本笔墨钱就可以。
一月有余,学堂建成。村长寻人择了一吉日,当天派人到村里敲锣打鼓,通知村里人学堂开业。学堂大门前早聚了许多人,随着鞭炮声响,学堂正式开放了。村里的大人陆陆续续带着孩子来报名。
来上学的孩子大多是八岁左右,也有几个年龄再大些的,统共不到十个。其实村里还有很多可以上学的孩子,只是家里实在是需要人手干活,那些已经能帮上家里忙的,家人也大多不让来上学了。很多大人基本都认为还是种田务实些,毕竟不是读书就一定有出息了。就像刘财主的二儿子刘希年,今后人称刘夫子,他读了这许多年书还不是未考上功名。贫穷人家难免觉得这是浪费钱财与时间,还不如老老实实干农活,多种些粮食。
而肯送孩子来上学的人家,基本都是心里带着一丝侥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若是自家的孩子读书厉害,那便继续送他们上学,万一考到功名了。若是学得不好,也就费了点书本钱。
第10章第十章
刘夫子既然是希望在为村里出一份力的同时能有自己的学生考到功名,就不会只满足于这几个学生。村里这么多的孩子,却只有这几个来上学,刘夫子心里有些不爽快,但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不肯浪费家里的劳动力。
原先规定上学的学生须八岁以上,后来刘夫子将上学的年龄定得再低些,虚岁五岁以上就可来上学。于是后来又多了九名年岁小的学生,刘夫子这才有些满意了。
年龄小不要紧,肯来上学就好,不过是多费些功夫来教他们。这些年龄不到八岁的孩子尚未能帮家里干活,家里人也乐得不用分心照顾他们,便送进了学堂。
学堂落成那天杨氏大早就带着李开阳去报名了,交了书本费。学堂统一定在五天后正式上课。
后来杨氏又为李开雨报了名。
在报名后的第二天,杨氏备好了礼,约了李多米的母亲陈氏,带上孩子一同到了刘夫子家。当他们到达之前已经有好些人了。大人纷纷让孩子向夫子行了礼,然后都送上了备好的礼物,各家都有不同。有送腊肉的、送干菜的、送大米的等等。刘夫子受了礼,接了礼物,之后每一位学生都送了一本三字经以及一只质量中上乘并且适宜小孩使用的毛笔。
正式开课那天,杨氏天未亮就已起身做早饭。待两个孩子吃了饭,帮他们带上之前特意绣,李开阳和弟弟各一个。李开阳的是由杨氏缝制的,用的布是之前娘家嫂子送的布料缝制衣裳时所剩下分两层,中间由布料间隔分开,背带只有一条,单肩跨式。包的外头绣了几棵竹子,杨氏希望李开阳同竹子一般长寿、正直。
李开阳的是由杨氏缝制的,用的布是之前娘家嫂子送的布料缝制衣裳时所剩下分两层,中间由布料间隔分开,背带只有一条,单肩跨式。包的外头绣了几棵竹子,杨氏希望李开阳同竹子一般长寿、正直。
而李开雨的则是温芸绣制的,布料与李开阳的一样,款式也一样,除了图案不一样,就是李开阳的包缩小版。上面的图案是一直小老虎,温芸是觉得李开雨现在有点瘦弱,期望他以后能像老虎一样勇猛强壮。
李开阳兄弟两兴高采烈地背着装了刘夫子送的书,一齐去李多米家,三人结伴去学堂。
“没想到我李多米也有上学的一天,以前也就偷偷地羡慕那些能上私塾的人。”走在上学的路上,李多米看见自己前面一样走向学堂的人,感慨了一番。
“我一直觉得我会有上学的机会的,只是没想到来得这样快,不过我很开心。”李开阳跟着附和一声。
李开雨飞快地迈着小短腿,让自己尽量跟紧哥哥他们,不能落在后面,“我也开心,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李开阳和李多米闻声,向后看了下落后的李开雨,二人一人一手牵着李开雨两边。
而温芸悄悄跟着他们三人一同行走。
到了学堂正门,门匾上刻着“镇山学堂”四字。进得大门,里面共有三间教室,现今只开了一间。里面已经坐了十几名学生,还剩下十多张书桌空着,李开阳他们二人挨着坐。
“哥哥,这桌子好新呀,比我们家里的好看多了。”李开雨一坐下,就摸着书桌称赞。
未等李开阳回话,邻座的刘世镜抢着答:“那当然啦,这些桌子有些是我爹做的呢,他可厉害了。”神情自豪爆棚。
李开阳和李多米对视一下,微微一笑,均不说话。
“哇,你爹真厉害!我叫李开雨,娘和别人都叫我小雨,你叫什么名字啊?”李开雨看到一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伙伴,开心极了,忙着和他认识。
刘世镜看了李开雨一眼,眼神中带着骄傲,却没有鄙视,“我大名叫刘世镜,世人的世,铜镜的镜,小名小四。”看到李开雨一脸懵的表情,补充道:“哎呀,你肯定还不识字,跟你说了也不知道,你叫我小四就可以啦。”因为刘世镜的大哥在私塾已经上了几年学,教过他这么写自己的大名。
“哦哦,小四。可是……”李开雨听了刘世镜说他肯定不认识字,心里有些不大乐意,“你说错了呀,我没有不识字啊。我知道有些字怎么写,只是刚好不知道你的大名怎么写而已。”
“那你写给我看看都会什么字?”刘世镜不信他会写字。哼,你这么小,肯定还不识字。我都没有
喜欢蒙面妹子的报恩日常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