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反方,不应该。
t大不是没有过这么社会性的辩题,之前就有谈及性教育的。尤其这几年高校性丑闻频出,出现这类辩题并不稀奇。
上赛场前,戴殳的脑子一直冷静不下来,直到在对手席上看到四辩是周易,她整个人都懵了。
她知道叉院进了决赛,可他又没有参赛,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赛前居然一点风声都没透露给她。
混蛋啊!
和传统辩论赛一样,八位参赛队员介绍专业、名字,在主席发言完毕后,辩论赛正式开始。
正方一辩是第一个发言的,三分钟时间,概括起来三个论点:不报警掩盖犯罪事实,变相加剧社会对性侵害事实的不关注;不报警纵容二次犯罪;不报警加剧女性的不安全感。
立论严谨清晰,风格凌厉,符合一辩该具备的所有特质。
大概是怕她怯场,在她起身前,四辩的学长向她比了个大拇指,她笑眯眯地回过去一个,而后下意识地往周易那个方向看去,好巧不巧,正撞上他的视线。
她冲着他拱拱鼻子,深吸口气,站起身。
“晚上好。”打过招呼后,戴殳迅速进入状态。
“刚才对方辩友说不报警会加剧女性的不安全感,我们就先来谈谈不安全感的问题。多数女性在受到侵害后,都没有选择报警,为什么?正是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怕别人对她们指指点点。对方辩友认为把这件事说出来,等于有了发泄渠道,受害者也多了对抗犯罪事实的力量。而事实上呢,无论已婚未婚,先不说亲近的人是否能够理解,他们身边的人呢?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这是个受害者,而单纯地觉得受害者‘脏’了,甚至认为犯罪事实是由受害者行为不检点引发。”
戴殳喉咙一紧,她强迫自己冷静,续道:“归根到底,是这个社会没有给予女性应有的尊重,没有给她们提供安全的倾诉环境。提倡男女平等,仍是把女性视作男性的附属品,不把她们当作独立的个体,甚至不把她们当‘人’看。试问,这种情况下,报警难道不会加剧她们的不安全感?除了要承受已有的心理压力,更要承受来自周围异样的目光,尤其现在网络暴力盛行,还可能招致数不清的恶意揣测和推断。已知,因为受侵害而患上抑郁症的不在少数。”
话落,底下哗然。
戴殳没有理会,时间在走,耽搁不得,她接着发言:“再说二次犯罪的问题。在网上能查到各国统计的强/奸率,我一个朋友对我说过,数字天然比文字更有说服力,因为人脑下意识地以为数字是客观的、权威的,因此,数字很能骗人。”
坐在对面四辩席位上的周易听到这话,目光微微一动。
从他这个角度来看,斜对面的人,不紧不慢,不卑不亢,脸上的神采牢牢地吸附了全场的注意力,包括他。
是真的长大了。
哪怕,他并不希望她这么长大。
那头,戴殳的话音还在盘踞所有人的耳膜:“我有理由相信,这个强/奸率是被低估的,还有很多人隐瞒了受害事实。为什么?怕遭到报复。侵害基本是强对弱实施的,这个强,很可能是年长的,也可能是有钱、权、势的人。日前,我看到一篇报道,说是一名富豪在法庭上辩称 ‘自己不慎绊倒而进入女孩身体’,最后获无罪释放……”
话音刚落,底下又是一片嘘声,还能有这种奇葩?
几名吃瓜群众默默地拿出智能机开始搜索。
“这是个极端例子,不过凸显了一个事实,这类犯罪对于很多犯罪分子而言,绝不只是二次犯罪的问题,甚至在被揭发后,还会进行n次犯罪。试想一下,这名控告富豪的女孩又会有什么后果?而在被侵害后受到威压的绝对不是个例。为了前途,甚至只是为了保命,到底能不能报警?在此,我科普一下我国强/奸案的审理流程。强/奸一般是公诉案件,少有自诉的,公诉案件需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再移交检察机关审查,审查通过,才能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诉。整个过程给犯罪分子,尤其是给有钱有权有势的犯罪分子留下的斡旋余地有多大,可想而知。”
一顿,“其实前两点,已经能说明掩盖犯罪事实的问题,社会就算关注,他们的关注点在哪?我只希望这个社会不要以异样的目光看待受害者,她们没有错!她们只是受害者,不是污染源!她们从头发丝到脚趾尖都是干干净净的!而我今天也只有一个论点——愿世界上所有的强/奸犯都爱上受害者!因为只有爱才能凌迟他们!谢谢!”
戴殳鞠躬,坐下。
报告厅在一片默契的静后,响起稀落的掌声。
主席重新主持场面,“咳,感谢反方一辩精彩的发言,下面请正方二辩……”
接下来的时间,报告厅的气氛始终高昂不起来,辩论赛一贯有人抖包袱,说段子,而这场辩论赛,几乎没有包袱和段子。
话题原本就沉重,就是后来的自由辩论时间,也只看出了激烈,而没有激昂。
自由辩论时间,正方四辩向反方一辩提了一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觉得自己刚才做的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反方一辩懵了片刻,答道:“两者都有。”
正方四辩微微一笑,在位置上坐下了。
戴殳更懵,这厮想必是挖了什么坑等着她跳,最可怕的是,她完全猜不到。
一直到正方结辩,她才知道是什么
喜欢你睡够了没有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