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才是皇帝的声音响起:“吴桑,从今日起,朕发誓绝对不会再看你一眼,也绝对不会过问你的任何事情。朕若违背誓言,你可以马上离开,离开这皇宫,离开这京城,朕绝不拦你,也不会去找你。”
凌琰跪在地上看着皇帝离去。
记忆中这是唯一一次父王抛下太傅主动离开。
父王出门时,身子明显一歪,头低了低,脚步却还是坚定地走出去。
只有秋风中,隐约传来压抑着的低咳声。
☆、第 47 章
父王身体抱恙。
但是他依旧每次廷议、朝议,批阅奏折。
只是太医每日都会在乾华殿出入,太监们总是提着药盒,端着药碗小心入殿。
父王染恙,身为皇子的我去探视时,只见太医院的院首宗薄明跪在地上,哆嗦着道:“陛下,静养才是正道……”
父王挥挥手让他下去。
我走近时,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碗浓稠的汤药以及散乱着的奏章。
父王看到我表情很平静,带些冷淡,只问了几句关于我的起居琐事,就让我下去。
我一边告退,一边想,父王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与我谈话时,偶尔会有些失神,眼睛停落在某个角落,看起来孤独寂寥。
这样的神情,让我想起太傅。
偶尔在我诵书的时候,太傅也是这样,眼眸定在某处,静静沉思,忧郁深寂,似乎任谁都无法靠近,走进他的世界。
每当这时,我都会假装背不出来,开口去唤他。
起初还有一些官员来找太傅。
比如兵部尚书方博明。
他总是喜欢迂回,无意中提起,又不着痕迹地收场。
只有一次,他和太傅谈起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后来的被原谅。
那样的他看起来很真实,没有那层让我讨厌的光华。
辅国公孟元之也来过。
他每次来,脸色都很凝重,不过他都会慈善地摸我脑袋。
我对自己的身世略有所知,知道自己是被辅国公搭救下来了,所以对他格外尊重。他来,太傅总是要起身相迎,离开时又是相送到门口。
辅国公总是看着太傅惋惜的摇头,然后是低低的说话,我竖起耳朵也听不怎么真切。
最后一次来的是太医院的院首宗薄明。
他一进来就跪下,拉着太傅的衣角,说得痛哭流涕。
宗太医是一个很古怪的人,别人说他是极怕父王的,可是在父王生病时,他又是最冒死相谏的人。
当宗太医被侍从强行拉走的时候,太傅站在院子里,站了很久很久,一动都不动。
我看着太傅的身影,莫名的想起曾经读过的诗: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太傅是在为谁风露立中宵呢?又与谁缠绵思尽抽残茧?
我问太傅,太傅说这是一首艳词,叫我以后少读。
宗薄明来的事情惊动了父王,父王一道圣谕下来,措词极为严厉。
从那时开始,就再也没有大臣来找太傅了。
除了礼部的张毅和护领宋恕之外。
我不喜欢宋恕,他总是看着太傅笑,笑得我很不舒服。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张毅。他偷偷地给我带宫外好吃的糕点,还给我讲笑话。
每次我听得哈哈笑时,太傅嘴角只牵起一个淡淡的笑意,似乎只是为了应景。
其实父王是冤枉的。
他没有拿明妃要挟过我。
虽然当时是他要求我这么做的,但是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他不喜欢我,我知道。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让他能够喜欢我一点。
经过那天之后,父王果然没有再来看过太傅,也从未问过太傅的任何事情。
在我为数不多的请安中,父王都很冷漠。
一次.我为了讨他欢心,故意透出一些太傅的小细节,父王淡淡地开口打断我的话,让我以后少来他这里。
太傅对我很好,好到宋恕都嫉妒。
我虽小,但是直觉十分敏锐,太傅不在的场合,宋恕看着我的眼神就如同面对敌人一般,恨不得把我撕碎。
可是我不怕,因为他顾及太傅,不敢惹恼他。
太傅对我很严格,对自己也很苛刻。
他绝不允许我对学习有一天的偷懒 ,也绝不允许自己对司学有一天的懈怠。
其实我没有告诉他的是,只要对上他那温润剔透的眼眸,贪玩的天x_i,ng就会自动隐退,因为其实我和宋恕一样,不敢让他失望。
也因此幼年的强记,我后来博得了明经擢秀、声高洛下的美名。
一年到头,只有清明节那天,太傅不会入宫陪我。
他说他要去祭扫他的母亲。
我觉得我将自己一生的眼泪都在那天流尽了。
在以后很久的岁月里,甚至到临终,我再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那天,我不知道是为何,一贯掩饰情绪的冷漠都无法维系下去了。
我只是哭,只是哭,像是一个女人。
心中似乎奔腾着一条河流,只在眼睛这里找到了出口。
帝王的金口玉言,而且还是誓言,我相信他会遵守。
只是我不快乐,他也不快乐。
喜欢一叶障目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