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关心哪个皇子,并不是关心皇子本身,而是因为宠爱皇子他妈。
赵桓没亲妈得宠,也没亲妈管,也没后妈可绝对信任与询问他糊涂不明白想搞清的事。
他只能把怀疑藏在心里瞎琢磨。
一度,他曾经忧虑几乎成疾。
因为怀疑并极度害怕父皇实际是把赵公廉这个私生子当太子暗暗培养,而他这个太子只是摆在明面上糊涂人的。他只是顶在前面承受宫中与朝野必然集中火力攻击的那个最可悲的靶子。
他从小就没有活着的至尊皇后亲妈的有力保护,本身又不聪明能干,若是再没有了太子之位带来的保障与父皇的关注,那,即便他年纪尚小,尚且不太明白宫斗的险恶可怕,也本能地懵懂清楚自己的下场之惨会不可想像。
”我若是也有这样疼爱弟弟保护弟弟的亲哥哥该多好。“
这是赵桓在少时发自内心的渴望与感叹。
他本心并不愿意当这种窝囊、压力太大又凶险的太子。
如果有可能,他更愿意当赵公廉这样的大哥太子的弟弟。
为此,那时幼稚加上有怀疑的他曾经委婉实际上却是稚嫩笨拙地试探过赵公廉有没有这种可能。他真的愿意让出太子位,只当那个幸福安全可以放松胡闹混快乐日子的弟弟。
赵公廉那时也太年轻,但聪慧过人仍敏锐感觉出了太子话中暗含的意味。
赵桓这种“大胆”猜测他父皇在外乱搞,居然怀疑他赵公廉是皇帝私生子,很担心这个却又愿意让出太子位,只想有他这样的大哥太子保护着享受无忧无虑的尊贵皇子小日子的奇葩却也是人之常情的念头,赵公廉愕然之余不禁好笑,又不免同情而为之悲哀。
最是无情帝王家。来生不做帝王子......
幼弟赵岳在两岁左右大时就说过的这种定论回响在赵公廉的耳边。
果然如是啊。
瞧这眼前可怜的小太子.......
那时的赵公廉虽然听弟弟预言过宋室江山的悲惨下场就会应验在这一朝赵桓这一代身上,却也不是那么坚信。家中在奋力发展,实际已在暗中积蓄实力准备造反,或者说是在积极准备迎战宋室江山崩塌时的铁马兵戈混乱血腥那一天,但一切只是抱着宁中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积极生存态度,就是在一边努力强盛大宋王朝一边观察天下大势,随机应变.......
说白了也是为了生存下去而朝着既定方向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面对赵桓这样的老实蠢笨孩子、这样的太子生存恶劣条件、这样的太子心态,他能说什么?
他只能问赵桓:“你长得象你父皇吗?你看我有长得象你爹的地方吗?完全没有啊。”以此委婉地提醒这位年幼无知也无助的太子:你怀疑的东西太可笑,纯是不该有的瞎猜。
想了想又郑重告诉赵桓:“你是皇长子,你娘是皇后,尽管现在你爹又有了皇后,但你永远是最尊贵的皇嫡长子。”
你天生就应该是太子,就是以天命太子的身份降临人间准备当皇帝的,这种话万万不能说。
不然,会遭到那些有野心的娘娘们恼恨而以各种手段陷害暗算报复.......
宫中那些女人,尤其是那些生了儿子的有过人心计或品级高的女人,是怎样处心积虑欺负赵桓既没娘疼爱保护,资质也不堪,不配当太子的情况,赵公廉旁观者清,看得太明白了。
他也知道皇帝赵佶也不会乐意听到他掺和这种事。
干涉宫闱、干涉立储。历来是皇帝最反感的大忌。
他不会因仁善同情而愚蠢地掺和进宫斗的凶险中,对“别人家”的富贵孩子也没那个心情与义务去保护。
他能做的就是因敬畏仰慕和忠心皇帝而亲善皇帝的每一个孩子,间接和谐一下内宫生活也保障自己少些危险。
这已经很难了。
最后,赵公廉说了句套话却也是至理名言:“唯有仁者得天下。“
”人呐,太子也好,百姓也罢,应守本分良知,莫忘初心。”
赵公廉当时心有所思,只是随口感叹了一下,又忙着去效劳皇帝了。
但对赵桓,他的那寥寥无几的话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让年幼的赵桓无形中多了点当太子的信心和坚持。
别人说一万句,也比不上偶像说一句。
无边阴影偶像的话却在很多情况下对粉丝更有震撼性影响力。
即使皇帝赵佶亲口承诺:你就是太子,不会变。也抵不上赵公廉这个卑贱的外人说的那几句更有安慰力。
至于赵桓的老师或忠心的属官们早就反复讲过:你赵桓就应该是太子,就能将来当皇帝。这也不顶用。
如此经历,赵桓对赵公廉的感觉怎么可能不复杂。
他和他父皇一样,在内心深处都认为赵公廉才是大宋最需要的也是唯一最理想的宰相大才人选。
但,他真当了皇帝,心态总会变化,急于掌权稳定命运,赵公廉又表现出了对皇权淫威的桀骜不驯和对他这个毫无领袖经验的新皇帝在江山极度凶险最考验人执政稳定天下能力时的不信任,再加上信任的耿南仲蓄意挑拔,他对赵公廉的印象就大坏了,信了耿南仲的妙计,主意也是最快铲除掉沧赵,并借此威势竖立起君权威望,成为真
喜欢攻约梁山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