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皱眉道:“哥哥的本事自然强,但战场乱纷纷,冷箭暗器防不胜防。哥哥不擅长使箭,对弓箭威胁也不敏感,还是不要大意的好。大年箭法非常了得,日后随时可见识到,对弓箭也不是一般的敏锐。有他在天王身边帮着防备冷箭刺杀,正弥补了天王防御中的唯一漏洞。”
自古以来不知多少英雄豪杰不是死在正面较量中,而是死在暗算或流矢之下。
公孙胜心里话:若不是为防备天王你被冷箭之类的暗算掉。二公子岂会专门安排大年兄弟来二龙山当强盗?人家在沧赵军当神箭营之类的领军大将岂不痛快威风前途更好?
吴用琢磨了一会儿,心里有责怪公孙胜轻视他安全之嫌,却也想得通,符合赞同道:“公孙先生所言有理。学生不上阵杀敌。敌人也不会对没有武力威胁的人在战场重点算计打击。我的危险反而小些。而天王哥哥不同。既是不世猛将,又是山寨之主,正是敌人目标所在。防御不可有疏漏。天王哥哥还是依了公孙先生的建议为上。这样也收拢了大年兄弟的心。一合两利,岂不是皆大欢喜之事?”
晁盖这才同意了,但实际上自信没人能轻易暗算得了他,并没有真听进去二人的话。
他愿意让万大年跟在身边,一是喜欢心正的恶汉猛士,二却是如此方便切磋探讨刀法武艺,起了兴致,有感悟,随时随地可以练练。不必象以前那样得等练兵或出外抢掠办事的兄弟得空才能耍个痛快。
公孙胜太了解晁盖,自和赵岳探讨后,对晁盖的优点缺点认识得越清晰明了。
他看得出晁盖的自负,但没再多罗嗦劝戒。不吃亏,多说了也没用。
把万大年按预定计划安排在晁盖身边,达到保护目的就行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赵岳在沧州并没有多关心万大年在二龙山的情况。
晁盖收不收万大年当贴身侍卫,这并不重要。只要万大年在二龙山就能盯着保护上。
赵岳诧异的是宋江在蛇角岭为何这么长时间没动静。
这个水浒枭雄是在蛇角岭遇到灾难出事被那些品性不良的“兄弟”或造反军官玩死了,还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或筹划了什么,时机未到,才窝在蛇角岭一直不动弹?
打人专门去查探。
这时朝中生了一件事,导致沧赵在大宋的政治地位和形势急剧转变。
辽国、西夏、大理国在大宋东京都设有“大使馆”,表面上是负责加强和方便与大宋沟通,实际和后世一样主要负责的是保护本国人在大宋的利益和刺探情报。
辽国生渤海人造反建国事件,辽军战败,辽人仓皇退出辽东,失去了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第二大粮食生产基地,对辽国造成的打击和损害巨大,直接削弱了辽国的军事装备等制造能力,进一步依赖燕云的田地,粮食供应越紧张。大批量辽东灾民部落南迁,又进一步加剧了燕云的食品和其它生活物资供应压力。
这时候,偏偏又生了宋人浑水摸鱼越境大量盗马事件,短短时间内就形成大量马匹流入宋国,削弱了辽国马背民族对种地汉人的战争优势,直接影响到宋辽两国以后的军事实力对比。
雪上加霜,而且后患无穷。
辽国统治者大怒。
奈何不了有野兽女真支持的渤海逆贼,大辽国却不怕经济达而人却懦弱、军事实力不堪的大宋。
辽国和大宋玩斗对峙了几十年,肆意犯境抢掠大宋几十年,对大宋军队战斗力太了解,即使被女真打得狼狈,国家形势不妙,他们也仍然自信收拾教训大宋不是问题。
“大宋西军战斗力不俗,但被西夏缠住了,无暇分身。
大宋北军比西军光是战斗意志就差远了,战斗力自然也差远了,若大辽国起大军南下报复,大宋北军总体上是挡不住的,就算加上部分西军,比如最东边的折家军也不行。”
辽驻京使者在金峦殿上,对皇帝赵佶和满朝文武大臣,直接放言威胁。
他是为报复赵公廉对辽国趁火打劫搞走大量马匹而为。
按辽国以往的作风,就象二战时期的倭寇一样,都是先以军事压迫威胁,再和大宋谈判敲诈勒索好处,大宋若是不能打点他们满意,那就直接挥军犯境大肆抢掠屠杀,既能加强震慑,又能捞到更多好处。
但此刻,辽国统治者,尤其是燕王耶律淳极想调大军一气直接扫了清州,杀掉赵公廉,狠狠报复一番,再狠狠从大宋敲诈剐肉,事实却心怀忌惮,也有些有心无力。
清州军,包括其它沧北军,自赵公廉到任坐镇后,军事实力迅猛变样提升,兵威将猛,敢打,能打,不好对付了。
但这不是耶律淳忌惮的。
令燕王,包括辽皇都开始深为忌惮的是来自海上日益严重的重大威胁。
横海魔王的海盗大军太可恶了,似乎专门在盯着辽国这块肥肉,肯定在辽国安插了得力眼线,只要燕王一对大宋沧北动兵,内地兵力空虚,海盗就闻讯而来,如噬血的鲨鱼化身6地猛虎,窜上6地疯狂抢掠一切,而且战斗力可怕,战术灵活,利用战船之利,欺负辽军水战废物,来得突然而迅猛,等你调动大军反扑,他又如潮水般迅上船走了。
一次次损失巨大,严重加深了大辽的窘境。恨得牙痒痒,却无法可治,无可奈何。
喜欢攻约梁山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