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再三拒绝,也觉得微微有些过意不去,毕竟事情是他提出的,而李星洲确实功劳巨大,见他不说话于是道:“你接着说,这次朕尽力满足你。”
李星洲假装思索,其实心中早已有了底,过了一会儿,他抬头道:“那就请皇上将此事交给我主理,这东西工艺复杂而危险,别人我实在不放心。”
皇帝顺理成章的点点头,然后道:“这也没什么,不过你需将具体工艺写成奏折,然后上呈于朕。”
“是!”李星洲作揖道。
皇帝站起来,心情很不错,然后道:“来人啊,拟旨!”
门外伺候的人听见声音,不一会内廷司总管福安来了,只有他才能代替皇上记录口述圣旨。
皇帝走下来,面对正门,思索着道:“既然如此,朕就命你为军器监少监,全权主理此事,可调用军器监闲余工匠,铁石铁器出入,一律需经盐铁司报备,手雷还有那黑火药的制作工艺,即日内拟写奏折,上呈于朕。记住,你要亲自送来,不过中书,明白吗。”
李星洲拱拱手,然后谢恩,皇帝点头,也不多说,等福安写完圣旨后,他加了玉玺和签字,然后就送往中书了。
.......
李星洲表面虽然表现得面无表情,似乎因连续被拒绝不怎么开心,可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老皇帝和德公估计也都没反应过来,将手雷这种大杀器交给他一个年幼皇孙主管,然后还让他调用军器监闲余工匠,已经是很大的权力了!
其实这些一开始就是李星洲想要的,只不过他采用了迂回的方式罢了。
这是一个谈判场上的误区,一直被人类沿用千年,直到二十一世纪心理学者们深入研究之后才恍然大悟。
这个误区其实很简单也很常见,就好比拳击赛的开场,两个拳手来回移动脚步,可是谁都不先出招一样。谈判桌上也是如此,特别越重要的谈判越是这样。
谈判的人往往不愿意先开价,因为在人们心里,担心先开价会泄露自己的策略和某些信息,甚至暴露弱点。
几千年来,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这种想法的,并以此为主题博弈,在很多著名的谈判中也都是如此。
可直到二十一世纪心理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比如在一项调查中,他们统计收购一个工厂的开价,结果发现买家先开价的时候平均成交价格在1970万美元左右,而卖家先开价的时候平均成交价格则是2480万美元,中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而且先开价的那一边显然是得益者。
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者将之称之为“锚点”理论。
这就好比你想买一件衣服,心目中的价格是100块,但你怕暴露自己的底线价格,从而被动,于是这时你会去问小贩,这衣服多少钱,小贩先开价250。
这个250块就是心理锚点,你可能觉得它贵了,于是开始砍价,说:顶多100。
小贩说:不行,再少也要230。
你说:你看这布料这么糙,我之前买的都没那么贵,顶多130。
小贩说:210,不能再低了,再低生意没法做了。
你说:150,最多了。
小贩:成本价200,真的没法少了。
你说:180,不卖就算了。
小贩:200真不能再少了......
你作势要走,小贩连忙拉住你:好好好,怕你了,,算我今天亏本。
你喜出望外,觉得自己赚了,小贩一脸忧伤,感觉他亏了。
可是,你已经忘了一个问题,这衣服一开始在你心里只值100.......
这就是所谓的“锚点”理论,它否定了人们过去相互试探,藏着掖着的谈判模式,用大量数据和实验,实践经验告诉人们,其实在谈判中“先下手为强!”
正如上面所有的小贩,先开价的人可以定锚点,而锚点一出,即使你觉得它不合理,接下来的谈判也会围绕着锚点展开。最后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先开价的一方有利的。
这不仅是因为人们会下意识的围绕这个先抛出的“锚点”来博弈,还因为先开价者可以故意把锚点定高,然后一再退让,每次退让都会让谈判另一方心理上弱势一截。
就好比李星洲和皇帝的对话,他先下手为强,提出工部判部事这个比较高的锚点,皇帝不答应,他又提军器监监事,皇帝再不答应,到了这皇帝连续两次拒绝,他却两次让步。
心理上皇帝已经开始逐渐弱势,觉得他微微对不起他,毕竟说好要赏赐又三拒绝,所以下一次,无论李星洲提出什么要求,皇帝都会变得比之前更加大度。
毕竟最后这个要求要是直接提出来还是很大的权力了,可有了前面的铺垫,一对比之下,反而就不算什么了......
这就是锚点,在谈判中先下手为强,抛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高锚点。
皇帝确实厉害,可他的经验和知识依旧禁锢在时代的格局中,他和德公的思想依旧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所以李星洲抓着这个空档,利用那些超出这个时代的知识取胜,总的来说令他十分意外吧。
因为若非德公,他也想不到这些......
出宫的时候,李星洲已经带着三道皇帝的圣旨,两道明旨,一道封他为军器监少监的圣旨,还有一道圣旨是让度支司给他拨银十万两,用于工坊修建。
一道密旨让他主理黑火药和手雷的生产,同时命令季春生从武德司临时
喜欢世子的崛起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