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春节叫做元旦,恩,也是有七天假期的。
王正把事情全部安排好之后,把江心屿给彻底撤销了,人手全部转移到了锦鲤滩,交给张三管理,自己带着李四和陈峰宁,还有十几个随从提前一个月回家过年了。
王正的老家就在长安,不过是在城外,王正先到了城里,把陈峰宁和随从全部安排在城里之后,再带着李四接了王先一起回去。
出城后,王正悠闲的坐在马上,见坐在马车上的王先神情欣喜中带着些急躁,于是问道:“二哥最近生意如何?”
王先的粉条店,可以自己留下十分之一的铜子,用着店铺的运营和人工开支,算是武则天给王正的一种奖赏。
王先每个月下来都有很不错的收入进账,这次回去王先就给家人买了许多东西,不但他自己马车上装满了,后面李四还赶了一辆马车大部分都是他买的东西。
知道王正是明知故问,王先没有回答,而是有些急躁的说道:“这回家的路以前也没觉得这么远啊?”
王正有些哑然失笑,“路还是原来的路,是你太心急了,二哥这是衣锦还乡,急着想显摆一番啊!”
王先今年四十岁,生于乱世之中,成长于唐初,小时候家里吃不上饭,就进宫做了太监,本想在宫中能有大出息,谁知道宫中的日子也不好过。
大半辈子的摸爬打滚,才坐上了个管事的位置,以前王先极少回家,一般都是家中有大事了才急匆匆的回去一趟。
本以为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去年从长兄那里把王正过继了过来,想着自己百年之后,也好有个人给自己上柱香,不至于孤魂野鬼,没想到今年就发迹了。
此时的王先不但有钱,又得了自由之身,父母兄长皆健在,同宗族人也有不少,自然想带着东西回去好好显摆一番。
不过被王正这样直接挑明心思,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王先有些恼羞成怒的骂道:“你小子胡说八道什么呢?我这不是思家心切吗?”
“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孩儿可没有笑话二哥的意思,我现在就想着回去怎么显摆呐,也不知道阿祖、大哥和母亲他们这一年过得怎么样?”
“你小子啊,呵呵!”
经过王正这么一打岔,王先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
“他们都很好,你嫂嫂上个月还给咱家添了个长孙,前几天阿忠特意跑来告诉我的,本想回去后给你个惊喜,既然你现在问起来了,先告诉你一声也无妨。”
忠正英武,这是王正兄弟妹四人的名字,这是王正亲爹王宇用半担麦子给算命先生换来的名字,因为一次性要了四个字,所以人家给他打了折扣的。
长兄王忠已经年满二十,去年就已经娶亲了,这是王宇把王正卖给王先才凑出来的彩礼。
老三王武小时候本来叫王英的,今年十二岁,老四出生后见是个女娃,就和老三换了一个名字,倒也合适,王英今年九岁。
正是因为有这么好几个孩子,而且个个都养大了,王宇才把王正过继给了王先。
回到家中,王先把王正带着先去给老爷子王远山夫妇磕头,久别归家必须得大礼跪拜。
“不孝子王先给父亲大人,母亲大人磕头了,二老可安好?”
“孙子王正给二老磕头了。”
虽然才六十来岁,却已经十分苍老的王远山,咧着没牙的嘴,乐呵呵的笑道:“好好好,咱们都好得很,你们两个回来了,就更好了,快些起来吧。”
王先语气哽咽,“不孝子让父亲大人担心了。”
旁边的老太太抹了眼角,对王先说道:“别总说孝不孝的,能活着不让咱们操心就是孝顺,以后有正哥儿在你膝下,咱们也不放心了。”
王正赶紧表态,“阿祖放心,我会照顾好二哥的。”
老太太乐呵呵的点了点头,“好好好,咱们正哥儿长大了,听说你在皇庄干得不错,弄了好像新东西出来,咱们家里就有不少竹器,用着确实便利。”
“嗯,我本事儿大着呐,会的东西可多了。”
反正哄老人高兴呗,使劲吹牛就行。
“阿祖,二叔,仲兄,用饭了。”
一个清脆的女童嗓音在屋外响起,打断了几人的叙话。
王远山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们就不过去了,外面冷得很,让他们把饭食送过来吧。”
王先点了点头,“孩儿马上给阿父送过来。”
王正刚出门,就被一双小手抓住了衣袖,英娘扬起冻得通红的小脸看着王正小声问道:“仲兄,你马车里面那些布帛,是买回来给咱们自家用的吗?”
牵起英娘冰冷的小手,王正笑道:“是啊,等下就让娘亲给你做一身新衣裳,咱们先进屋吃饭吧,外面冷。”
见了王宇夫妇,王正又是磕头问安,又给王忠夫妻躬身作揖问好,一番繁文缛节之后,才开始坐下吃饭。
一张竹桌上摆着粟米稀饭,大锅盔,中间还煮了一盆鸡肉。
这伙食家里应该很少吃,起码王武就在一边使劲咽口水,就连大嫂这个产妇看着鸡肉都有些眼馋,就知道家里的日子只能说一般,还没到能吃好喝好的地步。
王先拿了个筲箕,端了些食物走了,剩下的人才开动,王正看大家明明想吃,又都不好意思下筷子的样子,放下碗筷叹了口气,对李四说道:“去拿两块腊肉来煮了。”
“好呐。”
早就感觉有些憋屈的李四,立
喜欢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