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离开,却正巧碰到带人在坊中巡查的秦怀道,随问了秦怀道有没有认识的带兵厉害人物,得到回答却不能让陈方满意。
但凡厉害的,大多已经是十二卫中身居要职,这种人却很难调到唐工坊。
说真的,这种人陈方也没打算用,陈方想找的人,带兵厉害,却不得重用,这才是最好。
这种人一旦陈方用了,一般都会心生感激,有一种知遇之恩的感觉。如果对方已经得了朝廷重用,陈方再找陛下调往唐工坊,这种感觉也就没了。
此时没有好的人选,陈方也只能作罢,此时却要自己想如何为子午岭分坊找一个带军的,主要是日常操练。
这事却也不急,毕竟那边还在开荒,距离卫军成军还早。到时候真找不到,就再向陛下要人。
此时回到院落,就叫了鼎玉,准备陛下一行晚膳。
甜汤陈方还是备蛋花玉米羹,选最嫩的玉米粒,上一次几位公主皇子就吃的喜欢,却不用换了。
主食却有些为难,明日就去找铁匠,将饸络床子做出来,这东西却也不难做,以此时大唐的工艺水准,完全没任何问题。
此时自然饸络做不成,看到鼎玉在准备面粉,准备和面,陈方想了想,就决定今晚吃面,晚上汤面,做臊子面。
其实后世关中却有最出名一种臊子面,岐山臊子面,相传最早起源是周代,不过具体无法考证,主要后世牵强附会的多,随便一种食物都能搞出许多来历源头,而且各个来头惊人。
这岐山臊子面其实也有一说说法,正是起源唐代,却正巧和此时时间差不多。
陈方在大唐也大半年,却未曾听过这边有什么岐山臊子面之说,大概真的起源是在唐代,从唐代寿面演化而来。
罢了,自己直接做出,就让这说法坐实,至于陛下娘娘问,就说从岐山那里学来,也不会断了后世一种美食经典传承。
岐山臊子面做起来不难,其特色概括起来,就是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这十字。
此时鼎玉擀面,几个侍女在厨房帮厨,场面热闹。添柴加火,洗菜切菜,这几个侍女此时都是手到擒来。
陈方还记得,当时初遇到桃红时,这丫头完全不懂烧火的,此时却也烧的贼溜。
猪肉切丁,备木耳,土豆,胡萝卜,鸡蛋等食材。辣椒和醋却是这一碗臊子面必不可少之物,都要挑上好的。
一会炒了肉丁臊子,满院飘香,那边义阳向厨房里看了看,陈方赶紧让她外面等。
陈方不想义阳进厨房,烟火气太重。
这边备好,就去问了陛下娘娘在哪里吃。
一会陛下娘娘带了两位公主前来,陈方看了一眼安定,安定此时精神却不怎么样,似乎刚刚睡醒,有一些睡眼惺忪。
此时和武媚娘站一起,安定却像极了武媚娘,再过几年,怕是出落的陈方都不敢细看了。
此时看安定困顿模样,陈方看了眼太平,都是小殿下,看带着小殿下将安定累的。
此时面已经浇了臊子,几个侍女端了上来,备几个小菜,娘娘专门吩咐的汤却如何也不能少。
看到蛋花玉米羹,太平连面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要喝汤。陈方给她盛了一碗,太平喝完又将碗递给陈方。
小孩子爱甜食,这却是天经地义事情,因为人对于五味,最初却是甜味最敏感。越长大,其实才渐渐远了甜味。
当然,也有人一辈子都喜欢甜,比如陈方,就喜欢钱。
看太平还要汤喝,武媚娘笑着将太平汤碗收了,让她吃面,太平不高兴用筷子挑了一些面,挑不好,干脆用筷子头卷起来,一会卷了一些,一下子咬了吃。
吃了几口,却开心笑了,对陈方说真好吃。
那边陛下娘娘已经吃完第一碗,递了碗,这是要第二碗。
酸汤开胃,这臊子面又本身汤多面少,陛下娘娘竟然一人吃了三碗之多。
那里义阳也没少吃,安定本想吃第三碗,看了看父皇母后,在第二碗吃完时放了碗。
盛汤,却喝了两碗。然后夹菜吃,这菜也是极好吃。陈方不在工坊时,如何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菜。
一顿饭吃罢,汤盆早就空了,面准备的多,倒是剩了许多,陛下和娘娘带着两位公主走以后,桃红她们将剩下的面拌了臊子吃。
本来如果陛下不在这边,其实几个丫头一般是和公主驸马一起吃的。当然,陛下在,要重了规矩。
在一起吃,就是乱了规矩。
晚上无话,第二天陈方就早早去了宫中,五监中少府监掌冶署,掌玉器、金属器制作。陈方自然找的少府监官员。
此时驸马爷亲至,少府监一众官员自然是赶紧迎着。
让少府监官员带了去掌冶署,陈方要了笔墨,就将饸络床子大致样子画了出来,其实这个床子构造简单,主要是用到简单杠杆原理,用挤压力量将面团从预留小孔将面团挤压成细长圆柱状面条,也就是俗称的饸络。
此时画图纸,却觉得毛笔用的极为不方便,不过却也没好的笔用,此时只有毛笔。
等饸络床子做出来,就能压饸络了。这却是后世面食一道经典,尤其北方盛行。
看了陈方画了的图形,掌冶署官员都觉得做出来不难。
陈方说过两日让人来取,这里官员自然称到时候做好,让人送去工坊就是,哪能麻烦驸马爷派人来取。
这是小事,陈方也不和少府监官员推让。
离开
喜欢这不是我熟悉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