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这些人愈加的曲意逢迎。颂声不断。孙老爷子抿着红茶,嘴角含笑,这正是他地目的所在。从今天这顿饭以后,整个业界都会知道易青这个名字。无数只眼睛将关注着他,无数数人议论着他,这但能更好的磨练他,更重要的是为他建立起关系网打下基础——就象当年为孔儒做地那样。
一位年轻点的客人感慨的道:“易世兄说的固然是好极了。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这些人在这里高谈阔论,意兴飞扬又有何用。易世兄不觉得曲高和寡?中国电影观众素质之差,举世皆知,所谓的电影改革,又能得到基层众的多少支持?”
易青肃然道:“这话我可决不能苟同。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尴尬现状,也是这四部商业电影暴露出来的电影改革中将遭遇的最大阻力。其实也正是中国电影薄弱的观众基础地问题。阁下强调中国观众的整体艺术修养差,却没有看到中国观众地文化鉴赏能力高。我们的族文化积淀深这个特点。中国电影观众基础薄弱,观众欣赏水平低,这是历史形成的,世界各国的电影文化形态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岂能把这种现象独立出来单单指责我们中国的观众?”
那客人笑道:“中国观众文化鉴赏能力高?真没看出来!当今世界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电影,电影修养高而文化鉴赏能力高,闻所未闻。岂不是自相矛盾。”
易青摇头道:“一点也不矛盾。先生只知艺术史,而不知社会史。新中国成立之前,电影这一事物在民国时期虽然已经焕发出特有地东方神采,但是毕竟时间太短;自新中国建立之后,电影为政治服务,造成艺术萎缩,主旋律电影盛行,实际上阻碍了平电影的发展,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时期及其余波的种种破坏。第四代寻演之前中国可谓全无电影。中国第三代导演、第四代导演虽有部分作品,却被政治阉割的非常厉害,广大中国观众接触电影大抵是从第五代的《黄土地、《红高粱开始。也就是说,中国观众真正接受电影文化熏陶的时间不过是区区二十几年。以二十几年的积淀,中国电影能走到今天,几乎拿遍世界所有重要电影节的奖项,中国观众的水平至少能达到世界中等偏下地程度,这个事实还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底子确实极好?”
………先生与一些业内前辈只知抱怨观众不懂电影,却不知其根源。我们都知道中国观众有喜爱看故事片的传统,有崇尚真实,注重情节地特点。这些老掉牙的观点人人在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究其根本,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上来说,中国是世界各个大国古国中,封建历史最长,封建思想积存最深厚的国家;大一统、高集权的社会形态与政治形态决定了中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格。数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教育人民要做顺,以维护稳定的统治环境和国家的和谐。顺文化必然导致艺术欣赏性格的不健全。从古至今,中国的基层文化受众只注重戏剧、文学等作品情节和再现式的真实性,中国的电影观众看电影只看故事情节,只看作品反映的生活与现实比较是否真实,却不知道这恰恰是艺术中最不重要或者比较不重要的两部分。”
……再有,中国电影观众基础薄弱的现状,更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现状和社会现状形成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要进行文化消费。在西方,文化消费的主流或者说最重要的方式是电影,但是中国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依靠什幺?是电视!因为在中国看电视是不要钱的。一个中国的家庭,可能一年都不进电影院,但是几乎天天都要看电视。在中国,很多不看经典名着、不听古典音乐、不看电影,更不看舞台剧话剧的年轻人,他们通过什幺渠道感知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世界?除了网络就是电视!电视新闻、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是中国都市人最基本最广泛的文化娱乐项目。我们在电影院里看了到的大多数电影观众,他们都是关了家里的电视出来看电影地。”
……自所以我觉得中国观众对时下电影种种千奇百怪的批评毫奇怪。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是用电视剧的鉴赏方式和欣赏模式来看电影地。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根本不知道电影跟电视到底有什幺根本区别,也只有中国话里才会有‘影视作品’这个电影和电视合并成一个词组来说。也只有在中国,演电影的演员跟演电视的演员几乎可以窜来窜去。没有严格的界限,反正只要有钱有片酬就行,反观西方,有谁听说好莱坞电影明星去拍电视剧的?在中国的非专业影评和观众评论中,经常会出现把电影跟某电视剧相比较的笑话,单纯的电影评论也完全用的是电视剧地思维方式,其根源就在于此。”
一席话说的这些专家们面面相觑。中国地电影界和影评界的专家都非常的高傲,他们平时都以艺术家自居,根本不屑于跟人讨论电视剧,觉得有失身份。所以平时根本不会往这方面去想。而易青感知电影的方向一直秉持他自己的所谓人本主义,平民路线。所以他会关注到基层社会的文化消费形式,这也是当初他能令孙老爷子眼前一亮的地方。
………电影和电视剧相比,电影更象美术、音乐作品,而电视剧更象文学作品。对电视剧而言,故事情节和再现历史地、生活中的真实非常重要,而对于电影来说,这两方面
喜欢活色生香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