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星期过去,汉阳城的各个工坊依旧在忙碌着,纺纱车间的桑丘已经攒够了几千束蚕丝,现在正和小蝶一起尝试织造丝绸,此时虽是深秋,气温日益降低,但是这些纺织女工们仍然干的热火朝天。
大嘴的冶金工坊也没闲着,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已经用青铜合金的金属字模浇铸出了整整五套大小不同的铅锡活字,一颗颗闪着耀眼银光的活字仿若一枚枚印章,只要刷上油墨,随时都可以用来印刷书籍。
木桶的木材加工厂更加忙碌,人员也是最多,一部分在不停的制作教学楼所需要的桌椅,还有一批人专门生产木船,另外一批则在生产各种器具,比如木制机械,农具,水桶之类的零散玩意儿。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罗冲这几天让他们制作了一批新的东西,有几个很大的柜子,上面是用来放置活字的,另外就是排版用的木框,刷子,工作台,等等工具。
罗冲自己也没闲着,这些天除了继续教授学生上课之外,他自己还亲自调制了一些油墨的配方,墨还是松烟墨,油都是植物油,花生油,麻籽油,漆油,桐油,这四种全被罗冲试了个遍,最后就是用几种油混合配比,来调制出效果最好的油墨。
经试验分析,桐油这种类似天然清漆的油不怎么适合印刷,因为桐油油纸防水,所以油墨印刷的字体也就是防水的,但是和周围空白的地方相比很别扭,且有很大的桐油味道,虽然桐油的气味没有毒,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所以没有采用。
再有就是花生油,效果还不错,但是墨迹干的比较慢;麻油和漆油也各有特点,经过一番对比之后,罗冲配出了一种混合油墨,用30的麻籽油,加60的漆草籽油,再加5的桐油,混合之后再用松烟墨研磨均匀。
用这种混合油墨印出的字迹,因为含有麻籽油,所以不会晕染,印出来的字迹不容易在纸上扩散,所以字迹清晰;
又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漆草籽油,所以油墨的附着力很强,容易在纸张表面上墨,可以做到一次上墨,不用翻来覆去的来回刷几遍,只要把纸铺在印版上,用刷子过一遍就能轻松上墨,不至于来回返工,降低残次品的出现率。
最后就是因为加了少量的桐油,使得油墨可以快速干燥,油墨的挥发性好,干得快,而且因为加了桐油,还可以给油墨提高亮度,印出来的字体墨迹鲜明。
白天对着日光的时候可能还不明显,但是到了晚上,对着不怎么明亮的油灯看书的时候,这个特点就立即凸显了出来,上面印刷的字体虽然没有荧光字那么夸张,但是也可以明显的在周围的白纸上突显出来,这个特点在没有电灯照明的时代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由于添加了大量的松烟墨,印刷出来的字体不仅特别的黑,而且闻起来还有一股烤松木的味道,这个特点倒是让印出来的纸业非常的好闻。
油墨,纸张,金属活字,排版工具,印刷工具,捡字的货架,工作台,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罗冲也忍不住想要印书了,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看不到成果怎么行。
最后选定的印刷工坊,放在了一栋没有人的教学楼顶楼,专门空出两间教室用来印刷。
货架贴着墙摆好,再把五个型号的金属字摆了上去,中间是几张很大的工作台,上面陈列了各种印刷工具,隔壁的另一间教室则是库房,存放白纸和油墨,还有印好的成书,并且这里也有几张桌子,用来给新书装订。
万事具备,只差开工,印刷工坊的人不多,只有五个人,白起为总管,不过刚开始开工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那就是最繁琐的检字环节。
检字这玩意儿,说难不难,但是对白起这种没学过多少字的人,就不容易了,更遑论让他在汉字的海洋中挨个找到需要的字。
罗冲是经过现代教育的人,他是学过拼音和部首偏旁的,但是白起没学过,所以目前能够检字的只有罗冲一个人,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巨坑了,因为检字这个活只能找认字的人才能干。
其实检字这玩意儿,就跟输入法差不多,罗冲先是用了最熟悉的拼音检字法,把所有的活字都按照拼音排列,然后在货架上贴上拼音小纸条,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页书稿,然后挨个字的去找,先找到对应的声母,再去找后面的韵母,找起来倒是很容易,但是找了两页书之后,罗冲就哭了,这特酿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会拼音啊,这要是排一本书的版,自己得干到什么时候。
后来罗冲又试了五笔输入法,按照部首笔画去找,感觉这个更加麻烦,最主要的是,不管是拼音,还是偏旁部首,都只有自己会,没有罗冲,他们还是什么都干不了,可要是教他们拼音,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最后罗冲想出了一个笨办法,可以专门应付眼前这种情况,那就是给所有的活字编写一个目录。
一万多个活字,全都按照部首写在一个小册子上,这就相当于一本字典,只不过每个字后面写的不是这个字的注解,而是这个字在几号柜,第几层,第几格......
这样一来,罗冲只要对着这个目录找到这个字的位置,然后喊人去那个柜子拿就行了,这样一来检字的效率就大大增高。
罗冲和白起坐在工作台后面,手里拿着书稿开始翻目录,找到位置后再喊人,你去几号柜几层几格拿哪个字,检字员听到
喜欢原始文明成长记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