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沉吟道:“当年,你父祖大寿坚守大凌河,被建虏用三重壕沟围困,三月不见援,弹尽粮绝,最后甚至是人相食,城中三万人马饿死一万多人,你父坚守到了最后……”
听到此,祖泽润惊讶的抬起头,看了一眼帅案后的朱慈烺。
自从他祖家跟随祖大寿投降,每每接触到大明官员,都是对他们痛骂,想不到却从皇太子口中听到一丝理解之言。不由惊讶不已。
“殿下……”祖泽润拜倒,声音哽咽。
吴甡微微皱眉,对太子对祖大寿的评价并不赞同,不过心中却明白,太子吹捧祖大寿,肯定是有用意的,于是静静继续听。
朱慈烺继续道:“从大凌河逃回后,你父再守锦州,从四年到十五年,十一年的时间也算是尽心尽职,松锦之战你父祖大寿再一次降虏,虽然难称忠臣,但却也算是尽到了一个守将的本分。其间的功过,本宫自有了解。但使你父能再一次归来,我以大明皇太子的身份保证,一定会赦免他的罪过……”
“殿下……”祖泽润惶恐,不知道大明太子什么意思?
“这些话,你要原原本本,一字不差的告诉你父亲、洪承畴,还有那些在大凌河投降的旧人。”朱慈烺盯着祖泽润。
祖泽润起:“殿下,祖泽润逢场作戏,虚情假意,未必真的有悔悟归正之意啊?一旦放他回去,他未必会将这些话转告那些辽东旧将~~殿下,还要三思啊。”
“别人或许不说,但他一定会告诉他的老父祖大寿。”朱慈烺淡淡笑:“再者,还有他的几十个家丁呢,我刚才和祖泽润所说的每一句话,他手下的家丁都会知道,虽然他们都是祖泽润的家丁,但其中却也有不少人和其他辽东将官和汉军旗士兵有往来,时间长了,消息终究是会传出去的。”
吴甡明白了,随即又皱眉:“黄太吉诡计多端,心狠手辣,这离间之策必定瞒不住他。未免汉军旗动摇,他会不会不让这些降兵回城,甚至是杀人灭口?”
“那也无妨。”
朱慈烺笑:“我大张旗鼓的将这些人放了回去,黄太吉却将他们全部斩杀,其作用力比我的离间之策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是黄太吉派人假扮成我军,于半路将祖泽润等人截杀,嫁祸给我军呢?”
“此等伎俩,或能瞒过一般人,但绝对瞒不过洪承畴和祖大寿,黄太吉狡诈多智,应该不会做这样的蠢事。”朱慈烺淡淡笑:“先生明明早已经想到,却故意问我,看来先生还是不想让我放祖泽润啊。”
吴甡捋着胡须,脸色微微尴尬,心知太子已经想的很周全了---祖泽润只是一个引子,不管他是真投降假投降,只要他回到辽东沈阳,就会掀起风波,太子对他所说的这些话,就终究会流出去,就算黄太吉极力安抚,汉军旗表面上忠心耿耿,但却难保内心不会波动,尤其是那些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的下层军官和士卒。
一个祖泽润,留在这边毫无用处,但放回去,却能搅动汉军旗的军心……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啊。
但吴甡担心的是,祖泽润是祖大寿之子,也算是一个有名有姓的大叛贼,但太子不经过陛下和内阁同意,就这么直接放人回去,此事传回京师,在朝堂上必然又会有一番风波……
虽然太子写了奏疏,将其中的利弊很清楚的向崇祯帝禀明,但吴甡对朝堂太了解了,虽然夹持着大胜,但想要轻易说服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却也不是容易的事。
也就是太子,换成其他人,绝不敢这么擅自行动。
吴甡忧心忡忡,忽然想到了另一件事,急忙拱手道:“殿下,祖泽润放回辽东,却不知道宁完我您要如何处置?”
“当然是连同满达海的首级,一同送回京师,交给陛下和朝廷。”朱慈烺从帅案上的文书中抽出几张信笺:“这是宁完我刚写的忏悔状,先生看看吧。”
吴甡双手接过,看完之后,脸色登时一变:“……松锦之战,虏酋黄太吉操劳过度,旧疾复发,鼻血如柱,怕是命不久矣。黄太吉一死,豪格继位,多尔衮兄弟不服,建虏必有内乱,我大明可以趁机收复辽东,罪民愿为先驱,联络辽东汉人,赴汤蹈火,以赎前罪……”
念到最后,声音里的激动藏不住,抬头看向太子:“殿下,宁完我花言巧语,绝不可轻信。他虚张声势,危言耸听,不过就是想要保全他自己的狗命!”
“后面那几句话,当然不可信。不过关于黄太吉的病情,宁完我所说,倒是有一定的可信度。”朱慈烺沉思。
因为是穿越者,所以他清楚知道,虏酋黄太吉虽然治国有方,心智超群,但身体却一直都不怎么太好,中年之后体重更是严重超标,大腹便便,所骑战马,都需要是最高最大的,不然根本无法承载动他。松锦之战中,多尔衮告急,他亲自带兵从沈阳驰援,用四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松山,一路走,一路留鼻血,最严重的时候,一次能接一大碗。
就后世者的眼光来看,黄太吉很有可能患有高血压、胸梗都一类的急性疾病,以至于崇祯十六年九月,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前一天还理政,第二天就坐在龙椅上死了。
黄太吉身体不好不是秘密,但却没有人敢说他“命不久矣”。
宁完我有如此判断,一来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二来也是保命,他只有把黄太吉的病情说的严重,才有可能引起明太子的注意,
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