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的,黄太吉却也知道,多尔衮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内心里还是为爱新觉罗的江山着想,以大清为重的,这一点,和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个没有脑子的野心家完全不同,也因此,黄太吉才能容纳、并且重用多尔衮,当然了,也和建虏特殊的体制有关,多尔衮是正白旗的旗主,除非是惹了公愤,犯了不可弥补的大错,否则,即便是改了制度,变成了皇帝的黄太吉,也是动不了多尔衮的位置的,不然两白旗群起反对,建虏的内讧就在朝夕之间。
综上各种理由,黄太吉虽然对多尔衮很是警惕,对自己的身后事也有所担心,但对多尔衮却也不能直接动手,只能徐徐图之,在为豪格培养羽翼的同时,逐步削弱两白旗和多尔衮的实力。
不过就在昨夜,就在自己忽然又流了两大碗的鼻血之后,黄太吉的心思改变了,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再想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削弱多尔衮,已经是不可能了,等此番征明结束,回到盛京,两白旗的事情,必须解决,即便是掀起一些血雨腥风也在所不惜。
两白旗多尔衮,明国的明太子,是他临死前,必须为儿子豪格解决的两个问题,解决多尔衮,是为了让豪格的顺利继位,解决明太子,则是为了大清的永续未来……
一瞥之间,黄太吉心中闪过很多念头,但眼神和表情却依然冷静,他咳嗽了两声,缓缓说道:“今日渡河虽然失利,不过我军也并非没有收获,运河上的火船,对岸的壕沟,是明军防守的两个利器,经此一次,再无秘密,尤其是火船,对我军威胁甚大,张存仁说,可用铁索抓钩破之,今晚你就布置。”
“嗻。”多尔衮急忙站起抱拳听令。
“同时继续打造木筏,修整兵马,择日再渡河。”
“嗻。”
“第三,不能让对岸的明军太清闲了,我军要调动起来,令明军摸不清我军的虚实,明日你正白旗全部移驻香河,老十五的镶白旗,移驻武清,和礼亲王汇合。等到后天,再重新调防回来,我军是骑兵,来回容易,明军却不同,来回几次,就足以令他们疲惫和失去警惕。”
“嗻。”
“第四,我军受阻运河,明国援兵必然会源源不断的到来,运河前面不管,但后方却不能不防,刚刚收到的急报,顺天巡抚潘永图带了几千人马往运河来了,朕已经叫豪格带兵前去围歼了。”
说完,黄太吉疲惫的靠上椅背,喘息的说道:“此次征明,不比以往,不但是多了明太子这个劲敌,不起来了,作为皇帝,他对儿子的爱,和普通百姓其实是没有区别的,虽然国事繁忙,他不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每日里和太子朝夕相处,但父子之情,血脉至亲是割不断的,听到太子有危,他脑子嗡嗡,整个人都失去了方寸,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众卿平身……”
终于,崇祯帝好不容易才吐出了这四个字。
东缉事厂。
后殿之中。
太监李晃在烛光下,仔细看完了兵部和东厂密探的塘报,脸色严肃,眼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口中小声呢喃:“不可思议。太子殿下,实乃我大明的李靖、檀道济啊……”
……
运河。
通州段。
第二日上午,朝鲜仆从军被放回去,临行前,一个个都是跪拜涕零,感激天朝隆恩,明军为他们准备了简易木筏,送他们过河。河对面的建虏兵马默默看着,即没有迎接,也没有驱赶,只任由一千朝鲜军,乘坐三四个木筏,反反复复,往往来来的过河上岸。
河岸边,一个镶黄旗建虏将领冷笑说道:“这些朝鲜人软弱无能,除了吃粮,再没有其他本事,此番返回,又动摇我军心,真不如杀了省事!”
“胡说什么?咱营中还有数千朝鲜军,皇上还要用他们呢?再者,杀了或者是虐待他们,岂不正中明人的诡计?”
内院大臣,甲喇章京索尼怒斥。
周边众将这才不吱声了。
“小诡计尔……”中军大帐内,黄太吉剧烈咳嗽,说道:“令索尼带犒赏,代朕慰问归来的朝鲜人。晓谕他们,我大清待他们如初,令他们勿生嫌隙。”
……
一场渡河大战之后,运河两岸,忽然又平静了下来,只有堆积在岸边的残木和不时漂浮起的肿胀尸体,提醒人们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过的那场血战,运河一边,继续修筑工事,另一边,继续打造木筏,并不停的调兵,河边的官道上,黄尘滚滚,战马军旗不断。
建虏调兵,明军也得跟着调兵,不过不同的是,不管对方黄尘有多高,旗帜有多少,朱慈烺一次只调五千人,一兵一卒都不多调,宁肯让建虏占了先机,持续支援,也不把主力一次全调派过去。
一连两天,都是如此。
吴甡写信,说这是建虏的疲兵之计。
朱慈烺自然也是明白的,但却不得不跟随建虏的行动,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瞒天过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十次都是假的,忽然来一次真的,对手因为麻痹没有跟随,就会造成战事的失败,当年三国太史慈解北海围,隋朝贺若弼伐南陈,就是这么做的。今日也一样,十假之中,建虏忽然来一次真的,大明就受不了,所以明知道建虏在疲兵,大明也必须跟随。
这其间,朱慈烺在千里镜观察到,建虏不止是在建造木筏,也在建造一些奇形怪状的漂浮物,稍微一想便明白
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