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穿越者,朱由栋在大内的一众贵人里是出了名的好伺候。所以当他单独开府于兴华宫后,大内的宫女、宦官乃至侍卫们都想到这里来应差。
事实也是如此,兴华宫的氛围是大内诸宫里最为轻松和谐的。
不过在今天,兴华宫里的下人们,只要稍微有点眼力界的,都一改以前轻松随意的面容。别说做事的了,便是那些暂时手里没活的,走起路来,都刻意的放轻了落脚的声音。
无他,这座宫殿的主人已经把自己关在书房整整一天了。
“王公公,小爷还是没有出来吗?”
“没有啊,昨晚端进去的膳食倒是都用了,不过今天早上的可就……”
“哎,小爷这可怎么了?呃,要不要派人去慈庆宫那边?”
“呵呵……”王承恩斜着眼睛看了一眼提出这个建议的傻瓜,没有再说话。
“哎哟!看我这见识。”说出这话的小宦官登时就反应了过来:这千岁爷比起自家的小爷来,那是差的太远啊!小爷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找千岁爷有个屁用!
此时的朱由栋,孤独的坐在书房的凳子上。身子向前倾斜,双肘放在膝盖上,两手合而为一,额头则是重重的贴在两手上。
他从万历那里回来后,已经长考了整整一天。
其实在关于去不去南京这个问题上,朱由栋思考的时间并不长。
去南京的好处是极多的,这点毋庸讳言。唯一需要顾虑的是: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极大的仰仗万历的信任和支持。若是去了南京那么远的地方,这份信任没有了呢?
千万不要以为在前些年的国本之争上文臣们近乎集体的坚守礼法,他们就会始终坚守礼法——那不过是因为这样做对大家有好处罢了。在朱由栋已经表现出极强的能力和雄主的潜质,明摆着不好操控的情况下。文臣们若是有机会,才不会再坚持礼法呢:你是太子的嫡长子又如何?太子已经有了另外的儿子了!若是你去了南京,然后再在南京做出一系列有损官僚权贵阶层的举动。大家真的是有可能想办法把你这个皇太孙给搞掉的!
不过,若是自己不去南京,在北京的话则始终会受到掣肘。再说了,现在大明的经济重心早就南移,若是不提前把钱袋子抓住,而是静等万历、朱常洛先后驾崩的话。那可就真的太晚了!
所以,去不去南京,并不是问题。
如何去,这才是问题。
“吱呀”声中,紧闭的书房门从里面打开了:“王承恩!”
“小爷请吩咐!”
“去请沈先生到孤这里来一下!”
“是!”
“等一等。”
“小爷还有什么安排?”
“除了沈先生,孤在北京的其他几位先生都要叫来,不过你留意一下,每位先生到兴华宫的时间要错开。”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
“不知太孙见招老臣有何急事?”
“嗯,老师,有这么个事情……”
“嘶~~”饶是宦海沉浮多年,沈鲤在匝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不过经验丰富的他迅速的反应了过来:自己这位弟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意志之坚定,行事之果决,已经让他多次惊叹。到了现在都已经只有麻木了。
“殿下,我大明储君坐镇应天乃是祖制,虽说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上百年。但此时要恢复,也是没什么大碍的。殿下此时招老臣来,恐怕已经下定决心了吧?”
“呵呵呵,知我者非老师莫属。学生已经决定了,去!”
“老臣对此乐见其成。就是不知殿下在决定已下的情况下见招老臣……”
呵呵呵,先不说师生感情。也不说你沈大贤道德楷模……就单凭你沈鲤是河南人一点,你也支持我去南京吧。
华夏九州,从两宋开始。南方经济就已经超过北方。而且这一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不断的变大。到了明朝这个时期,在经济上,南方可以离开北方,而北方万万不能离开南方……经济的巨大差距,导致南北的教育水平出现了极大的鸿沟。以至于明朝不得不在科举上实行南北榜制度……
现在大明有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随着小冰河气候开始慢慢发威,北方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国家在经济上越来越仰仗南方。但是南方的士绅们却在慢慢抱团……大明的有识之士早就看到了问题所在。那些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其实早就想皇室整顿南方了。
“学生此时请老师来,是有三件事需要劳烦老师。”
“请殿下示下。”
“其一,学生南下后,这红河庄的产业不会全部转移,所以,它需要有人看护。其二,学生出镇南京的事情,需要老师安排御史上本,并在可能出现的反对声中安排各路御史呐喊助威。其三,学生南下,夹带里的人还是太少了一点,需要老师帮忙。”
“……后面两件事老臣一定给太孙办好。只是前一件事情……殿下,老臣可能近期就要致仕了。”
“怎么会?怎会如此?”
“呃……还不是去年的京察。”
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的京察里,一开初主持京察的是东林党人吏部侍郎杨时乔。东林党人做事嘛,那是相当激进的。所以一时之间,浙党损失惨重。
在这个过程中,身为浙党的领袖,首辅沈一贯一直隐忍不发。待到京察结束,他才开始反击。由于这次京察杨时乔下手实在
喜欢全球战国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