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的地理位置很尴尬,北方和中部地区交界,地形不如北方平原地区那样平坦,土壤也不算肥沃。气温还不如南方那样温暖。
这些年种稻子种麦子,产量都不高。而且土地利用率也不合理。旱地一年才三熟。要不是因为这些年来国家水利工程做的好,而且不断培育新的粮食品种,只怕苏家屯的社员们连吃饭问题都没法满足。
即便是现在也仅仅是不挨饿而已,连口肉都吃不上。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特殊性,市场需求,以及保鲜运输,苏青玉将蔬菜类和药物类的农作物全都排除了。老老实实的决定种植和衣食住行有关的。
最后选了油料作物作为苏家屯目前主要经济作物。
使用套种模式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玉米套种黄豆,黄豆套种油菜。这样旱地就能一年三熟了。玉米暂时没那技术榨油,但是玉米棒子磨碎了能喂猪,玉米粒可以作为食物,黄豆和油菜则用来榨油,作为队里的主要经济作物。
苏青玉想着,甚至连以后苏家屯的榨油厂开在哪里都想好了。
当然,前提是能弄到好的种子。
别看都是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可是同样的农作物也有不同的种子。
苏青玉之前也了解过农作物研发方面的流程。知道国家一直在培育新的品种,每个时期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不一样的。光是豆子的品种就有好多研发批次了。最新的品种都是要在一些基地种植一些年,才会推广。像苏家屯大队所在的宁安县小县城,肯定是没有这种最新培育的种子的。
苏家屯那地方,如果种植以前的种子,那优势不是很大。就算种田,那也要与时俱进,一直种植最新的,最优质的品种,才能够脱颖而出。
这次要是不能在海城弄到种子,她也准备回队里去翻翻自己的小本本,看看哪些同志又能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了。
海城虽然大,好在苏青玉在这边长大,每一条路都还有些记忆。坐着公交车顺顺利利的到了农业局。
海城农业局是是个两层楼带小院子的单位。
门口还有守门的大爷。
她身上带着证明,老大爷看了证明就开始盘问了,“你是海城下乡知青?“
苏青玉点头,“是啊。”
大爷又谨慎问道,“你家住哪里的?”
“就在西区政府大院里面。我爸叫苏军强,是海城西区武装部后勤处主任,我妈是海城文工团的舞蹈老师。”
“哟,还是干部子女呢。”老大爷诧异道。“家里就没给你弄回城?“
苏青玉笑着道,“主席同志说让咱在农村建设,咱就好好建设,做点成绩出来,不想回城。”
老大爷笑着道,“是个好同志。”
见证明资料都有,来历也说得清楚,老大爷也没为难她。让她进去办事儿。
苏青玉倒是没着急进去,将袋子里的糕点拿出来了,“我们那边的特产,这次办事准备带回来给大伙儿尝尝。大爷你也尝尝。”
东西虽然不贵重,可是一片心意。
大爷笑眯了眼,接过来放兜里。又多嘴问了一句,“你过来办啥事啊?”
“这还不是前些天我们公社干部知道海城农业局有新品种了,还登报了。知道我是海城人,就想让我过来问问是什么种子。农民同志们对这些最有兴趣了,就是消息不灵通,生怕听错了。不过我倒是挺有信心的,咱海城农业局可不一般。”
守门的老大爷笑了,“你说的是稻子还是麦子啊,咱这边最近研发新品种提供挺多的,海城毕竟是大地儿,那和其他农业局不一样。年年都要搞新品种。搞出来就找地儿试种,种好了就推行。”语气里都是浓浓的骄傲。
她笑了笑,“大爷,您懂的可真多。”
“也没什么,这不看看报纸多,又离这地儿近吗?”
苏青玉惭愧道,“咱也想看报纸,就没机会。这次来的着急,想买之前的农业报,都买不到。”
这也是实话,现在买也买不到之前的报纸了。
老大爷一听,就从抽屉里抽出一叠报纸,都是农业报。
“准备拿回去糊墙的,你用得着就拿去看,下乡的孩子也不容易啊。”
苏青玉顿时惊喜不已。她本来也就想简单的套点消息,免得待会儿进去之后,真的两眼一抹黑。没想到还能弄到这些报纸。
对于别人来说是过期报纸,对于她来说,那可是很宝贵信息资源。
她双手接过来,“大爷,您可帮了咱们大忙了。”
老大爷和气的摆手,“艰苦时候走过来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苏青玉再次感激的道了谢,然后拿着报纸坐在一边看了起来。
这报纸还都是农学局内部报纸,里面有什么研发成果,都会在这上面通报。
她专门在报纸上面一张一张的寻找关于农业的信息。特别是关于她选中的农作物信息。
苏青玉信心倒是很大。
毕竟大豆和油菜也是传统农作物,而且还是目前民生需求的作物。农业局对于这些方面的研发还是很看重的。
《新型玉米协作区杂交种区域试验计划通知》的文章就被苏青玉给翻到了。
其实这种已经到了试验种植阶段的品种,已经是最后阶段了。所以成功率相当高。
苏青玉看完文章之后,就立马做了记号,继续寻找。找到后面,又找到一篇关于黄豆的文章,也是新品种。黄豆品种为海城8号豆。
这可勾起苏青
喜欢穿越七零做知青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