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旌义的消息和南宫无敌的报告一起送到了正在城山滩头阵地坐镇的冯宗泽手上。尽管全面占领济州岛势必会背上为四五万当地百姓供应粮食的包袱,但是冯宗泽认为这还是值得的。
因为流人和官奴婢大多是集中安置的关系,济州岛的人口分布集约化程度很高,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分布在三座城池和沿海的九镇。很容易达到占领-控制-使用的目的。三城九镇又都有大量的官房可用――别看旌义就其面貌和经济水平上就是个有围墙的大农村,但是城中的各种官方建筑一样不少:监营、校场、兵营、县学,官仓……尽管标准不高,但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空置房屋。可以节约不少盖房子的原材料和人工。.
从山东来得难民一开始没法胜任重体力工作,还有个水土不服的问题要克服,冯宗泽认为至少在动机的开始阶段,要大量的使用本地劳动力和设施。
就从这点来说,供给这几万百姓吃饭也不是赔钱的买卖。目前元老院缺得就是人口,朝鲜人也是可以充分运用的对象。
既然元老院连北圻的百姓也准备同化利用,朝鲜这样的“小中华”就是更合适的对象了。再者,要是真得出现济州的百姓人口过多粮食供应不上的情况的话,也可以利用运输难民和物资返航船队的空载吨位运输一部分人去高雄参加开――他们的状况总比山东的难民要好得多。
同时也改变了岛上的人口结构――一劳永逸。他想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浮现出了自鸣得意的微笑。
冯宗泽在帐篷里注视着地图,用彩色铅笔在玻璃板上标记划着。目前,军事清扫工作很是顺利,特遣队已经占领了旌义县城和靠近城山的水支、西归两镇。俘虏了数百名李朝士兵。济州岛的南线除了大静暂时没有占领之外,基本已经肃清了李朝的势力。
从各个分遣队的报告汇总来看,李朝在岛上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对这次入侵不但没有抵抗能力,连袭扰都做不到。进攻水支、西归两镇的时候。均未生称得上战斗的冲突,基本上部队开枪射倒几名士兵之后就全军溃散了。
从清理水支、西归两镇的状况两看,李朝在岛上设置的“九镇”――屯戍所的武装状况很差,士兵缺额甚多。根据被俘的李朝士兵供述。屯戍所的额兵和实兵差一半以上。
每一“镇”都有数百人不等的官奴婢,用来耕种李朝政府分配给屯所的官地,本意是以此来养兵,实际上大明的卫所制一样早已败坏不堪。土地上的出产基本都落入了当地镇将和地方官的口袋。
济州岛不是膏腴之地,农业生产落后。对于镇将和官员们来说,分享土地上出产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于是对补充兵员的缺额并不在意。
这样一来,对冯宗泽尽快拿下济州的决心增加了砝码。
话虽如此。但是他手头的兵力是在捉襟见肘。登6人口总共只有一千多人,分在三地屯守未免过于分散兵力:当然,以大图书馆、对外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和总参做得估计,不管是李朝还是大明,都不会动对本岛的进攻。所以外在威胁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但是要维持本岛的内部治安,还是需要相当的兵力的。
李朝的官府和军队,在每次外地入寇的时候始终不起作用。倒是中下层士大夫和百姓动起来的“义军”表现出来的战力更强一些。因而在济州岛特遣队的前委会上。三名元老一致认为,济州岛的军事行动应该以“治安”为第一目标。
迅夺取官府在本岛的统治中心,控制岛上的官吏、士大夫和地主――如果有得话。应该可以起到将未来的抵抗核心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作用。
其次是迅组建当地“伪军”――不,这个称呼不好。冯宗泽想到这样把自己给贬低了,其实是承认了李朝对本地统治的合法性。
应该想个更合适的称呼,他考虑了下,心想不如就叫“治安军”。原本治安军就是由雇佣兵组成的非正规军。既然可以雇佣日本人当治安军,雇佣朝鲜人也是一码事。
当地人组成的仆从军对强化统治是有重要的作用的。满清入关之后,把组建绿营视为每占领一地的之后的要任务来抓,“占一地即组建一营”。如果没有绿营源源不断的充当占领军和炮灰,八旗是根本无法完成占领全中国的征服的。即使在民族主义意识高涨的2o世纪,日军组建的形形色色的伪军也在扼杀根据地。阻挠游击队行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为元老院派往济州岛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冯宗泽从元老院和执委会得到了充分的授权:他有权组建“不使用火器”的“当地治安部队”。
除了“治安军”,还得有“带路党”。冯宗泽知道这个不难――任何社会都会有一大批各个阶层的不得志人物,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和政府怀恨在心,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改朝换代的可能性。这批人就会自己跳出来。
冯宗泽毫不怀疑:只等他们一拿下济州城,控制全岛,这样的人会立刻出现。
济州岛既然是官奴婢和流人集中的岛屿,不满分子肯定比整个朝鲜八道加起来还要多。要从中找到“合作者”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受压迫的潜在“无产阶级带路党”了。
冯宗泽等元老还寄托着另外一种期望:那就是利用岛上的中国流人:包括汉人和蒙古人。按照大图书馆提供的背景资料:从元代开始即向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