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立足本地调配资源。”企划院给他的回电中说道,“充分利用大明的资源。”
这样一来,赵引弓就必须自备船只,自己组织货源。后者比较好说。江南毕竟是富庶繁华之地,什么样的货物都能买的到,但是要整备可以去日本的船只就有点困难了。
在宋代,江浙是前往日本的主要港口,但是到了明代,由于严厉的海禁,不但船只吨位缩小了,航海技术也有了退步。原本唐宋时代的中国商船能够直接横渡东海,直接前往肥前松浦郡,到了明代,反而变成了必须依赖岛链这样的海上地标的导航才能航行。赵引弓觉得能够去日本的船容易找――这年头载重量一二百吨的船都能环球航行,何况横渡东海这样的短途海运,但是能够驾驭船只横渡东海的航行的水手没处找去。
不过,赵引弓相信,只要给他们合适的导航人员,横渡东海去日本贸易绝非难事。中国水手们的胆识是有得――只不过在技术上落后了。只要有人点拨他们一下,给他们做出榜样来,再加上足够的好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干。
为此赵引弓已经特意赶到了上海,他要在上海办几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联络沙船帮。上海本身就有大商人经营的沙船帮,专门经营所谓的北洋贸易。也就是北上山东、一直到天津,运去各种“南货”,再从天津返回上海,运来“北货”。这种生意在清代做得很大。年销售额可达几百万两之多。在明代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总量亦不小。这部分运力是最适合他窥觊的对象。
第二件,是在上海组织出口日本的货源,同时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实施。对日贸易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复杂的事情,他必须专门组建一个机构来负责。
此刻,赵引弓正端坐在轿子里,他要去见一个人,一位沙船帮里极其出色的人物。
这个人叫沈廷扬。沈廷扬是苏州府崇明县人。他的出名都和明末的船只和航海息息相关。明末唯一的一次“漕粮改海”的试验就是由他提请并主持的:明崇祯十二年沈廷扬向皇帝呈《海运书》,表现自己意愿造沙船恢复海运。皇帝准奏后,沈廷扬筹措资金,钉造沙船。不久,沈就用沙船起运淮米,沿朱清行驶的海路北行,花了十天时间,到达大沽、天津,恢复了北洋航线。
明亡之后,弘光元年沈廷扬上书朝廷,希望将他所拥有的一百艘用来海运的水据船添补水手,该做战船,专门用来作为长江水师使用。
南京城破之后,他和众将统御水6军数千、船数百,辗转抵达舟山群岛,被鲁王封为兵部右侍郎兼户部左侍郎,总督浙直水师。
永历元年,沈廷扬率领船队自舟山出准备反攻苏州的时候。在崇明岛外突遇风暴而大败。沈廷扬的战船翻沉于徐六径,士卒多溺死。沈廷扬被俘不屈而死。
这个人,无论从办事能力还是民族气节都极出众。比之于明末殉国的一干士大夫,做实事的能力显然很强。(【66dshu.com 66读书网】。)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