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千户真有本事,说洗白就要把锦衣卫洗成我大天朝的城管了!
他抓住机会,先在未来首辅兼老师的耳边吹了吹风:“我看谢千户就比别人不同,锦衣卫是近侍天子之职,若都有谢千户这等急公好义的仁善之人,也就能约束上下,不出从前东西厂时的那等祸乱了……”
是啊,锦衣卫不过是天子近侍,行事好坏也得看上头的指挥是何人。
李·未来·阁老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你老师我不过是一介文学词臣,管不得这样的大事,但愿谢千户能长保此心,有管束住锦衣卫的一天吧。”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段出自宪宗实录,锦衣卫军靳喜奏
第144章
谢瑛领导的锦衣卫正在京城展开打击整治流氓恶少专项活动, 每天日c,ao之后就在京里巡查, 不计早晚。崔燮有时从国子监下学出来,或是从李学士家回来, 就会撞到巡视的锦衣卫。
有几回甚至遇到了谢瑛。
搁在早前, 谢瑛就要装不认得他, 转身离去了。可如今他们已经当着两位学士、舍人面前攀过交情,这关系不定什么时候都能传到天子面前, 也就没必要再装不熟了。因此几回在路上相遇时, 不光崔燮要打马上去问候一声“谢大人”,谢瑛也会拱拱手, 含着浅浅的笑容, 温和地应一声“崔监生”。
当着满街的人, 也就是这样了。
谢瑛仍有点儿要避嫌的意思。反倒是他手下有几个见过崔燮的校尉,见他读书读到了天子眼里,竟还能跟锦衣卫这样亲热,都觉得他知恩念旧, 人品不错, 愿意和他多说几句话。
偶尔崔燮从李家读书到晚上, 回来赶上夜禁被查,若有相熟锦衣卫正在旁边巡视,就会过来替他开释。
崔燮跟他们道谢,那几名校尉也偶尔跟他抱怨抱怨——管理京里这些恶少都该是顺天府的事,他们该抓的人抓不着,该查的案查不好, 还得锦衣卫来收拾烂摊子。
他们成日价巡街查案,顶风冒雨,头上千户管得又严,不许随意取要百姓的东西,如今喝口水都得自己掏银子……
崔燮想着谢瑛天天在烈日风雨下巡视,简直对他们的话感同身受,体贴安慰道:“我等士民居住京师,能保得平安度日,都有大人们的功劳。我每日早晚出行,也觉着京师风气渐好,想来这辛苦也不是白费的,来日恶徒扫清了,朝廷与百姓们自然都会记你们的功劳。”
锦衣卫同志们一洗旧日官僚风气,不仅脚踏实地地干起了严打工作,工作中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了!他们这些治下的普通百姓能不为国家和谐之风添砖加瓦,给锦衣卫提供点力所能及的服务吗?
崔燮深受感动,回家就召开了一次全家代表大会。会议上转述了李东阳学士所传达的上谕,更申明了要紧跟成化天子的政策,支持锦衣卫扫清京城魔氛的意思。
具体而言,他决定在京城里开几处茶棚,供应茶水、点心,让锦衣卫们公干路过时能歇歇脚。
老太太听说突然要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又干的是没做过的东西,便不大有信心,低声问他:“咱家前儿个才在庄子上修了大屋、建了窑,哪儿来这些银子开茶棚呵。”
云姐近日跟着祖母学管家,脑子里多少也有些东西,便也低声问道:“咱们家卖的胭脂水粉还更好,哥哥若要支持锦衣卫,何不直接送些治春癣、手皴的药?这也都是实用的东西,多的银子投进脂粉铺里还能赚钱,岂不比开那种小摊子强?”
和哥倒没什么意见——自打陆先生回家探亲后,他跟他二哥是一样的题海待遇,考得他见着崔燮腿就打颤,更别说还敢提什么意见了。
崔燮耐心地解释道:“开茶棚子也不一定要赔钱。搭个棚子花不了几两银,咱们也不用做得像正经茶楼那么j-i,ng致,就供些平常的茶叶和热饮子,夏天弄点果子凉水……我想如今锦衣卫正四处巡城呢,若有个休息的地方,再给他们免些银子,肯定都高兴。这既是朝廷的善政,咱们帮衬着些总没坏处——父亲不是还在云南等着回京呢。”
老太太想到儿子,想的连心口都疼了,也不吝惜银子了,咳声叹气地说:“我也不敢盼着他能回京来,咱们就当结个善缘,叫锦衣卫再别来抄家拿人就好。”
反正这都是一时的事,等谢千户他们这阵子忙过去,不用成天在外头巡查,那茶棚子干不干也就在两可了。
崔燮安慰了老太太两句,便叫人去老家把刘庄头提回京来,由他亲手找中介寻地方,上县衙签红契,雇人建起茶棚。
建这棚子的本心他没告诉家里人,只告诉了刘庄头:“往后若有巡城的锦衣卫来吃茶,要什么你就上什么,不用要银子。再盯着点儿他们每天到摊上的时辰,算着他们要去时订些熟豆浆、新鲜吃食,不用怕花钱,单记一本帐上交给我就行。”
刘庄头眨了眨眼,纳闷地问道:“那咱们这帐找谁结呢?”
崔燮高深莫测地一笑:“那你不用管了,我自然有地方结。”
少主人不愿说,刘庄头便不问了,他只做。
他几个月前刚从刘家回来,见过不少旧主故亲,说了崔家无数坏话
喜欢穿到明朝考科举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