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冬:“当然啊。”
张敬的注意力终于从关初阳的去向转到了身边的朋友身上。他学着学委女友讲话的口吻大喊:“你们两个怪怪的!”
第22章
对沿海地区的人来说,一年之中最需要警惕的自然灾害也就是台风了。
这次的台风先在台湾屏东登陆,登陆后强度稍稍减弱,但离开屏东之后,风眼越来越清晰,强度居然又开始增大。
放学之前老师也在提醒学生,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台风预警。
但基本上,学校就一个原则:“雨太大就不用来了,其余情况,还是坚持坚持。”
回家路上,宋丰丰和喻冬看到路边的树木开始加固或者剪去多余枝叶,高耸的广告牌正在被拆除,许多户外的灯箱也纷纷扯了下来。
兴安街临海,但好就好在,它的港口是长形的,狭长的洋面像一枚蓝色的钉子深深插入陆地。无论外头风里多强劲,港湾里情况都不至于很严重。
但即便这样,宋丰丰的记忆里也仍有因为台风太过猛烈而要离家避难的时候。
“现在还没收到通知,应该没关系吧?”喻冬心存侥幸。他从未在海边直面台风,反倒觉得很有意思。
第二天气温高达33度,地表温度可能接近四十。体育课上只有寥寥几个人还在打球,其余的都在树荫底下学做广播体操。
昨天别的班级有学生在上课时中暑倒下,学校紧急要求各位体育老师把握好分寸。
体育老师的注意力放在女孩和喻冬身上:“这位同学需要休息吗?”
喻冬莫名其妙:“不需要。”
没有一丝风。中午时候,学生和老师全都离校,整个校园就像一张凝固了风景的画片,没有一片树叶被风扰动。
宋丰丰回到家,第一时间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一直在跟踪报道台风路径。
它已经离开屏东,正往西北方向移动,现在就在两个省交界处的延长线上。
天太热了,宋丰丰越来越不安。宋英雄他们在南海海域,和台风是两个方向,他倒不是担心父亲和他们的船队。
在周兰家吃饭的时候,周兰说出了宋丰丰想说的话。
“好多年没有这么热了。”周兰说,“这次的台风很厉害。”
电视上,对这个热带气旋的命名已经从“台风”升级成了“超强台风”。
一觉醒来,喻冬发现外面下起了小雨。
超强台风要过来了,喻冬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立刻受到影响,开始刮风下雨。
喻冬冲出阳台收衣服。顺着玉河桥的方向望过去,在码头的方向上能看到一个矗立在渔监局楼顶的小塔。现在塔顶上已经悬挂上一个圆形的风球。
周兰让他别去学校了,可是他和宋丰丰都没有接到老师和班干部的通知,只能咬牙披上雨衣,各自蹬车往学校赶。
中午时宋丰丰已经把家里的电视洗衣机都搬到了周兰这里,甚至连冰箱也叫上喻冬扛了过来。
东街比西街地势稍低,他怕被淹了。
和这些贵重物品一起转移的还有相框和他的一堆漫画,全都乱七八糟地放在喻冬的房间里。
风越来越大,雨也愈加凶猛。
雨衣被无数次掀翻,喻冬只觉得自己的手都被沉重的雨珠砸痛了。
在距离学校还有一条街的时候,两人看到了骑车往回赶的张敬。
“别去了!”张敬欢天喜地地冲他俩喊,“从今天下午开始停课!门卫说的!什么时候恢复等通知!”
两人立刻掉头,又迎着风雨艰难蹬回去。
台风来势汹汹。
按照惯例,它应该在第一次登陆之后强度减弱,再次登陆之后会弱化为热带风暴,所带来的风雨不值一提。
但奇怪的是,这个台风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最终突破了现有的台风评级——这是一个已经超过13级强度的超级台风。
之所以只能定为13级,是因为评级标准的最高级,只有13级。
回到兴安街,两人发现街上人来人往,非常混乱。
“外婆!”喻冬掀了雨衣,推着自行车回家。周兰背着一个无纺等待着两人,看到他们回来总算松了一口气。
虽然兴安街比较安全,但是为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市里还是决定转移兴安街上的所有居民。
“在图书馆那边住一晚上就可以回来了。”周兰让宋丰丰和喻冬都立刻去收拾重要的东西,“不用带那么多,席子带两条吧。”
宋丰丰没什么可收拾的,他的东西在搬过来的时候已经拾掇好了。喻冬把自己的身份证里,抬头看到宋丰丰把相框也带走了。
“这个很重要。”宋丰丰认真跟他解释。
宋家天台上的花也都搬了过来,杂物将喻冬不大的房间挤满了。
喻冬关紧了阳台的窗门,宋丰丰用布条死死堵上,确认安全之后才下楼。大门也紧紧锁上了,宋丰丰甚至找出几块木板钉在门下加固和挡水。
祖孙三人跟着兴安街的其他人在路口等待统一安排的公交车。
风已经猛到无法撑伞了。
所有人都套着雨衣,最有先见之明的则穿了上下两件套的雨衣外加一双雨鞋,把自己护得严严实实。
不过下午四点,天色已经阴沉得如同入夜。
喻冬看到街上还有几户人家亮起了灯,扯扯宋丰丰的衣角,向他询问。
确实有人不肯走,但能留下来的也都是年轻人。兴安街不是重点的转移区域,声
喜欢白浪边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