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生的眼中,他的面前坐着的,是数十位正襟危坐的学生。而实际上,他的面前只有一人,便是那方洪。
方洪借用土地神的神力,将先生拖入梦中。他一开始,只是打算让先生在梦中教授他学习如何认字,但随着先生对经文的诵读,他反倒把心静了下来,沉迷了其中。
自仓颉造字以来,历代都有圣贤著书立说,将人类文明的薪火,一代代的传递了下来。不管这些学问如何被统治者利用,也不管这些学问造就了多少五谷不分的酸腐儒生,但在经文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却从没有错过。错的,只是人而已。
人,如何与qín_shòu区分?这文明,便是这关键所在。人可知礼仪,懂廉耻,识进退,而这些东西,书本之中全部都有。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先生朗读了起来,声音莽莽烈烈,充满了慷慨的气势。
方洪成了土地神之后,念头通明,照见自身。此时,这些文字,纷纷的化作了光明的力量,融入到了他的神魂之中。
“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先生的声音继续响彻,而方洪的神魂开始震动,让他的心思更加的玲珑剔透了起来。仿佛一道清澈的泉流,来回的在他的念头中冲刷。
颇有一种钱塘江上信来潮,今日方知我是我的错觉。
圣人之言论,从不是一拍脑袋,便随便写出来的。他们周游列国,遍观世界,以脚步丈量出道理,以血汗刻镂出经文。
孟子一书的字数,是论语的三倍,但因为先生读的比较激昂,语较快,在一刻钟多一点的时候,也将其给读完了。
接下来便是中庸和大学,如果说,孟子和论语是读书人的道理,那中庸便是天下人的道理。
何谓中庸?不偏不倚也。故此,中庸之道,也是平衡之道。从古至今,不仅仅是上位者,统治者,便是普通的乡下小民,都尊崇着这个道理。
论语如风,孟子如雷,那中庸便是大地,厚重,朴实,以徐徐缓缓,但实实在在的言论告诉你。这个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
先生一边朗诵着经义,一边和自己所学印证,竟然受益良多,只觉得自己以前所学,有颇多的错漏之处。如今重新诵读了一遍,反倒让自己对学问的了解更加精深。
读了四书,自然不能漏了五经。五经之说,成书年代比四书要早,内容也更加的艰涩。“嗯?怎么没有礼记和周易?”
在将四书和五经中的三经读完之后,先生却惊愕的现,这其中却没有另外两经的踪影。因为他恰巧自己对这两本经义不怎么熟悉,想要趁这个机会通读一番,却现这里也正好缺失了这两本书。
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梦境,全部是依赖他自身生成的,而不是方洪构筑了一个引子,把他给拖了进来。
比如说,方洪用自己的念头暗示他,这里的地面是黄金铺就的,树木全是珊瑚制成的,在先生的梦境之中,自然的就出现了这些场景。
而让他诵读经义,也是同样的道理。方洪暗示了他,你现在读的就是四书,就是五经,如果他有这相关的记忆,就能够将其诵读出来,如果没有,那就无法现实出来。那总不能方洪跟他说,你给我读一篇倭语的文章,那他就真的读了一篇倭语写的文章,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齐民要术”既然没有找到另外的两经,先生便继续的拿起了下一本书,却是一本关于农业的书籍。
这本书他也曾研究过,是北魏年间的贾思勰所做,因为他不用读书进学,所以对这些所谓的杂书多有涉猎。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受明时。”这本书,已经不属于儒家的范畴了,是已经消亡在历史中的农家著作。
在先生读第一句的时候,方洪的神魂陡然大放光明,念头瞬间的开始扩张,将整个羊角水村给笼罩了起来。
里面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尽皆被其掌控,他甚至起了一种感觉,只要自己念头一动,便能够让这些植物疯狂的生长。
当然,这仅仅是他的错觉而已。虽然他是土地神,但使用神通是需要香火的,如果他强行这么做,那唯一的结果就是他现在仅剩的这点香火消散,他的神位衰弱,福地破碎,然后自身陷入沉睡或者死亡。
“这本书对我的帮助这么大!”方洪有些不敢相信,他一开始只将其当作了一本普通的书籍,却没有料到出现这般结果。
他不知道的是,虽然儒家讲得是治国大道,但他神位太低,那些道理于他而言,而是太远了。但这农家学问就不同了,讲的是如何分辨四时,如何播种植物,和他土地神的职能正好类似,所以对他的裨益更大。
“咦?怎么感觉身上的乏累消减了不少,真是奇怪?”在他的念头和整个村子相连的那一霎那,不少劳累了一天的农人,忽然间觉得身上一阵轻松,仿佛刚刚洗了一个热水澡一般,十分的舒服。
土地神的职能是什么?是保佑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所以,当方洪的神躯进一步稳固的时候,村中农人的精力得到了增长,田地中的粮食,长势变得更好,甚至于圈养的六畜,也会更加的健康。
这些东西,或许当时并不怎么明显,可等到田地有所收成的时候,就会恍然现,原来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嗡。”在方洪的神躯不再放出光明的时候,忽然之间,有三根细微的长线,
喜欢我是明朝一小神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