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海的医疗条件是不错,很多在国际上都是排的上号的!”中年人竖起大拇指,又说,“看老叔你精神不错啊,这是完全好了?”
“哪能啊!中风!能捡回一条命就是阎王爷开眼,偏偏儿女们说一条腿瘸了不行,还大老远的把我拉到浦海东动手术!”杨老汉看似埋怨实则炫耀的说。
“哟!那我看您现在好人一个嘛!您有福啊,子女们孝顺!”中年人见杨老汉靠在床铺上,脸色红润,精神十足,哪里有一丁点像中风病人?不禁夸赞道。
第223章 求助
本来信誓旦旦有着丰富经验的杨小贝,小女儿情长起来,倒早早的去睡了——本来她也比较慢热,一般从来就不会在旅途中跟陌生人相谈甚欢。说是身体不好,可杨老汉精神十足,又话匣子打开了,和别人一气儿聊九十点钟,车厢的灯都息了,才意犹未尽的睡去。
头天睡得早,又是在火车上睡不安稳,天还没有亮杨小贝就醒了。默默的在床上躺了半天,还是了无睡意,又起来去洗漱解决个人卫生,等回来的时候,爷爷还酣睡未醒。
杨小贝不禁失笑,爷爷嘴里说得硬,其实这次生病真的是元气大伤。加上又长途跋涉,他心情也紧张,还有周家的事情,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的确是十分疲惫的。这不,天已大亮,要是平时爷爷早就起床牛都放好了。
对了,现在家中没有牛了,也不能在爷爷面前提起这茬,怕他想起来又生气。不过开春耕种的时候,免不了要到了用牛的时候,现成的大牛是不成的,必须要从小牛犊开始慢慢养,慢慢调教。这前面几年都需要去借别人家的牛来使,这又是一桩烦心事。
农忙起来大家都要忙,何况由于牛属于“奢侈品”,往往是好几家共用一头牛,忙起来人家都自顾不暇,也不会愿意把本来就疲倦的牛借用。所以一般如果家中是小牛或者怀崽、生病的牛,都要走很远的地方,去问亲戚家借。这样耽误农时不说,还要欠下不少人情。
来的时候,大伯和二伯就已经在商量买小牛的事情了——毕竟宜早不宜迟,早一天把小牛买回来,也好早一天调教,早一天能派上用场。不过这些都没有在爷爷面前说,想必回家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一头小牛了吧!
旅客们陆续醒了,车厢里渐渐嘈杂起来。杨老汉终于被吵醒,见小妹已经收拾妥当不知道等了多久了,不禁问道,“几点了?到哪儿啦?”
“还早呢,才7点钟。现在……还在浙西吧?”从醒来到现在也没有到过站,车厢里也没有广播,不过从时间上判断,应该还没有出浙省。
“对!还在浙西呢!”昨天相谈甚欢的那个中年人也下了铺,他常年在这条线上往返,很是熟悉,说了一个小地名。杨小贝听说过但没有去过,杨老汉也没有兴趣,他就是觉得自己起的晚了有点尴尬,就那么一问。
早上这个时间段,大家都一窝蜂的挤着去洗漱,杨老汉就有点不方便了。还有那个师傅是个热心的,自告奋勇帮着杨小贝扶杨老汉去了洗手间,回来的时候,杨小贝已经把水都打好了,让他洗漱。
“哎呀老哥,你可真有福气啊!女儿又漂亮又能干,有对象了没?”昨天谈得来,这人连叔也不叫了,后来知道杨老汉也就六十多,干脆就老哥、老哥的喊。昨天杨小贝早早的睡了,他也没有注意,今天一见惊为天人。中年人的通病,直接就打听起来。
说起这个杨老汉脸色就有点僵。“有了,才订的婚。”就是不怎么如意,唉。
“可不,这么优秀的姑娘,肯定是早早的就被人定下啰!”中年人也姓杨,家在市里的。他儿子也才二十多,可怜天下父母心,见着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总忍不住要打听两句。
这个话题不是杨老汉爱听的,他没有接话,正好杨小贝把早餐弄好了,也就是刚泡好的茶,加上周品正准备的各色点心。他说的没错,从饼干蛋糕,到酱鸭肘子,还有水果零食、各色糕点应有尽有,足够他们在车上所需。只是没有热食,那也没有办法,餐车太遥远了,过去吃不现实。
出于礼貌,杨小贝也邀请“老杨”一起吃。他一个大男人,从来不会准备这些吃食,都是去餐车解决一下。不过现在车上人多,挤过去也够呛,老杨想了想,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在你们这蹭一顿。不过你们带的再多,老是吃冷的也不是个事儿。这样,我中午的时候去餐车,吃完了帮你们打包回来。”
那感情好。杨小贝还在愁爷爷不习惯呢!于是他们暂时结成了同盟,有人搭把手,杨小贝也轻松很多。出门在外,根据她的经验其实还是好人居多,大家都比较热心互助。只不过后来社会风气败坏,大家彼此之间越来越防备,导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了。
大家各有所得,老杨也省了一趟奔波之苦,大家正一派和谐的坐下来吃早餐呢,冷不防车厢的广播响了起来。不是预定好的播音,也不是到站提醒,而是略显急切的播音员在找人,“旅客同志们,旅客同志们。列车13号车厢现有一位孕妇即将临产,由于前方到站时间较长,现需要医务工作者或有经验的旅客提供帮助!”
老杨“啧”了一声,说道,“每次乘车都会有人生病找医生,这次倒好!连产妇都有了,要我说,火车上就得配个医生!”
“人家有卫生员儿,不过每次都是危急病人
喜欢重回俏七零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