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人若有所思的说:“对了,小姑娘,你刚刚说得蒲宗孟是哪位朝廷命官呀?我怎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呀。”
这个作风另类的人是我现代社会的老乡,难道我记错了什么吗?他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而且他生前还在当地岱城山上修建清风楼兴修了南部第一座私人藏书楼。我不应该记错呀,到底哪里出问题呢?突然脑海里浮想出一段历史书上的文字——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生了水灾和地震。蒲宗孟上书斥责朝中的大臣,后宫和宦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1083),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我恍然大悟,不好,忙中出错,记错时间了,他如今年岁尚小,甚至连科举考试都还没有参加呢,我该怎么办,怎么自圆其说呢。
陈尧叟也过来凑起热闹:“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叫这个名字的人臣倒是认识一个,是小人的姻亲,小人的小姑母将来指腹为婚的丈夫,虽然现在不过是黄口小儿,年岁不大,不过他天资聪颖,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么小就吟诗作画,这是他写得望梅花,大家听听看,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气势不凡吧!”他说得正是历史上的蒲宗孟,他们不仅是同乡,还有裙带关系,这蒲宗孟的原配夫人还是南部县大桥乡著名三陈(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的姑母。
我只好硬着头皮无可奈何的说:“陈大人,您的亲戚确实诗文了得,前途不可限量,不过您说得应该是另有其人,毕竟大宋人口众多,全大宋同名同姓人太多了,比比皆是,年纪也不一样啊——”
陈大人反而不好意思的说:“是了,是老臣断章取义,糊涂了。”
我又接着说:“还有小人也是刚入宫不久,来自乡野,刚刚说得这些朝廷大臣,小人一个也不认识,都是道听途说的,最后以讹传讹也是有的,所以这个蒲宗孟是真有其人,还是另有其人,就不得而知呢。”
吕大人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儿,打断我的话急不可耐的说:“不过小姑娘,刚刚你还口口声声说了个什么包拯包大人,你一会儿说他是龙图阁直学士,一会儿又是权知开封府事,挺厉害的,官还挺大的,不过臣好像没有听过这个人——”难道这次连包拯也说错了,不会呀,包拯就是北宋闻名遐迩的鼎鼎有名的大官的吗?我猛然想起刚刚由于我说得太快,没有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到具体时间段,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百度百科的信息: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所以推算起来,包拯现在还没有进京发迹,在遥远的外地当小小的地方官。我灵机一动的说:“谢钱大人提醒,小人刚刚说得太快,忘了说如果两字,我是说假设有朝一日他当上龙图阁直学士,然后又侥幸当上权知开封府事之后的收入。因为在我们大宋求贤若渴,重视人才,又有宽容的政治氛围,不讲身份,不看出身,只要廉洁奉公,卓有成效,便平步青云,连升sān_jí的官员也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况且人生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是没有定数的,说不定这位包拯包大人改日真能否极泰来,真能当上权知开封府事,他现在默默无闻,不鸣则已,但在我们大宋宽容,爱才的氛围下,说不定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脱颖而出,一鸣惊人,还能一朝当上宰相。再次,小人为什么选了一个现在还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官员来举例,因为这里面涉及财产收入透明的问题,在场的各位都是高官,小人不好拿各位的名字举例子,所以小人另辟蹊径选用了一位现在咱不知名的地方小官,以此说明问题,不过如果你们觉得不够贴切,小人再重新用各位大人的鼎鼎大名来举例子,好不好?“
钱大人赶紧唯唯诺诺的说:“小姑娘言之有理,也是,不用了,不用了,你说的很好。”
钱大人继续绘声绘色的说:“不过你大部分人物还是说得对了,特别是这宋式兄弟我们最是熟悉。北宋天圣二年,那宋祁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我们礼部本拟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是太后觉得不能弟弟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于是定宋庠为头名状元,而把宋祁放在第十位,人称二宋,以大小区别,所以又有双状元之称。
这宋祁的生活态度就是如此,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宋祁两兄弟年轻时候,
喜欢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