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出事,储位易主,这对朱棣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朱标一死,朱元璋必定会另择新君。
秦王朱樉没什么出息,虽然是藩王中年龄最长的一个,可实在不能成为诸王的表率。当然了,如果只是没什么出息倒也罢了。可他不认为自己没出息,经常做些自以为聪明的事情让朱元璋头疼。前年还因为在封地过失太多,被朱元璋专程招回北平好好训斥了一顿,罚他面壁半年。后来还是太子朱标实在看不下去才出声帮他求情让他回到了封地。所以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没什么指望的,就算他排行老二,太子要是没了,储位应该也没他的份儿。
再说老三晋王朱棡,他跟朱樉可不一样。朱樉有点蠢,而朱棡是太聪明了。这里的聪明可没有一点讽刺的意思,他是真的很聪明,从小就深得朱元璋喜爱。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性格乖张,行为放肆,对部属随从残暴狠绝,两句话不对可能就会遭致一顿毒打,下属虽然敢怒不敢言,但背地里都对他恨之入骨。
于是,刚到封地不久就被人告发心怀异眸,试图夺嫡。朱元璋龙颜大怒,将他招回京城一番痛斥,差点将他打入天牢。据说后来又是太子朱标在朱元璋面前长跪不起,帮朱棡求情,才避免了一场灾难。但至此,这个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自然储位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但朱棣不同。虽然因为自己在应天时光芒外露,遭到过父亲的猜忌,但至从马皇后提点之后他便有所收敛,朱元璋也再没有对他有任何不满。而且因为他分封北平以来,吏治清明,为人谦和,爱兵亲民,屡建战功,朱元璋对他是越来越满意。上个月生擒了乃儿不花之后,朱元璋甚至还专程告诏天下:“靖沙漠者燕王,朕从此再无北顾之忧!”
从朱元璋的言语之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对现在的朱棣,那是赞赏有佳的。所以如果道衍所说属实,太子果真出事,朱棣很有可能成为皇储的最新人选。
但朱棣同时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的人选。
太子朱标为人宽厚,恭慎仁和,在诸兄弟面前也的确有大哥的风度,就算明知各位弟弟都怀有夺嫡之心,也从未为难,还屡次帮诸位弟弟说好话,打圆场,朱棣对这一点其实也是很钦佩的。而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儿子,那更是疼爱。
在古代帝位世袭的制度中,传嫡传长。也就是说,继承皇位,首先要是嫡亲,再者要是长子。而且按照传统制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兄终弟及,一种是父死子继。但兄终弟及是建立在兄长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的,可朱标有一个儿子朱允炆,年满十六,正好成年。
朱允炆聪明好学,孝顺听话,完全继承了朱标的宅心仁厚,温文尔雅,朱元璋对这个长孙那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加上他对朱标的喜爱再转移到孙子身上,还真分不出来朱棣跟朱允炆的分量谁更重一些。
于是,这才是朱棣皱眉的真正原因。
而且……这其中还有些芜杂之事,说不清,道不明。
第二十一章、太子驾薨
话说朱棣听到道衍的话,心中犹如巨石入海,激起千层巨浪。加上想到过去一些芜杂之事,心中郁郁。而道衍愣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出声询问:“王爷有疑虑?”
朱棣回过神来,弯起唇角一笑:“先生神机妙算,不妨猜猜本王的疑虑为何?”
道衍笑而不语,指尖浸入茶中,沾湿了在桌面上写下两个字,朱棣起身上前,看了一眼,也以手指沾了茶水在旁边写下两个字,道衍看后,抬手将桌面抹净,与朱棣相视而笑。
朱棣叹了口气:“先生果真是神算。”
“神算与否在心不在人,目前的局势下,王爷心中所想并不难猜。”
“那先生可有解法?”
“需要什么解法?”道衍反问他。
朱棣愣了愣,半晌之后才明白过来,遂恭手行礼:“多谢先生提点。”
“哈哈哈……”道衍摇摇头,“王爷是有大智慧的人,一点则通,贫僧岂敢担提点二字。”
“可这关键时候,还是要靠先生点拨那么一下的。”
道衍说得没错,需要什么解法?这只是一个机会,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结果。如果他将这个机会看得过重,万一机会不属于他,他必定输得惨烈。但只要放开心怀,不将此次机会看做是机会,以平常心待之,自然无需任何解法。反正,不管朱元璋最后立谁为太子,对他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没有人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可以和朱标媲美,自然好对付得多。
这么一想,朱棣倒也豁然开朗起来。
只是道衍适时又点了他一句:“早做准备亦是有必要的,毕竟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这个本王明白。”他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道衍点点头,从椅子上站起来:“既如此,贫僧就先告辞了。”说完话瞥了朱棣一眼,假咳了两声,再开口时竟不似刚才的正经,“千万别留和尚我吃饭,和尚见不得王爷打回来那些猎物,贫僧得回去替他们超度超度。阿弥陀佛!”
朱棣扶了扶额角,脸上写满了 “又来了” 三个大字。这老家伙一谈完正事,嘴脸就开始变成这副老顽童的模样,让他每次都接受不能,这么多年了也还没有适应。
道衍说完也不等朱棣开口,径直朝门外走去。一只脚刚踏出门槛儿,就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
喜欢日月明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