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你家小远这不成了读书人了吗?”大家惊讶道。
奶奶只笑没说话,进屋把西远从李大夫那借的医书拿了出来。
同时,相似的对话也在院子里栓驴的地方发生着,不过男人比较好面,没像女人那样啥都打听。爷爷和西明文一边忙着搭驴棚,一边应付这些人,有关系好的,如王顺伯伯几个人,也跟着搭把手,王三爷爷和王三奶奶其实也想过来看看,不过一猜就知道村里人好信儿的都得到场,他们不想凑这热闹,想等其他都都走了再过来好好瞧瞧。
西远如今也在院子里,没办法,两个小家伙不肯离开豌豆荚身边,又招来了村里其他几个小孩,好几个孩子围着豌豆荚一边摸来摸去,一边叽叽喳喳,西远怕把孩子们碰着,所以在近处照看,不时的把两个小家伙抱到驴背上过会儿瘾。
不远处,卫老二望着西家院子里的热闹,望着骑在驴背上开心笑着的卫成,眼中有一丝算计的光闪过。
☆、闲言
家里的生活渐渐安静下来,西远现在三天做一次烧鸡,泡椒、麻辣凤爪之类的吃食,做好后,由西明文赶着驴车送到聚德楼。生活有了规律,西远就可以把剩余的时间规划一下,其实做吃食的主要工作都是西远爹娘在做,西远也有意识的教他们做法,希望他们能够有一技傍身,不管将来如何总归有好处就是了。所以西远现在的时间很充足,他基本上三天里忙上大半天就可以了。剩下的两天,西远把两个玩野了的小毛头拎回来,开始教他们俩识字。这是西远早就打算好的,以前没事的时候多多少少也教西韦卫成一些字,比如家里人的名字怎么写,两个孩子也记得牢牢的,不过因为以前家里没有钱,笔墨纸张又是费钱的东西,所以西远没有系统的教他们。现在有条件了,识字这件事就提到日程上来。
西远特意去了一趟万德镇,给自己、西韦和卫成每个人买了一套笔墨纸砚,白天没事儿的时候,吃过早饭就开始教两个小家伙识字、练字,西远自己的字写的不好看,所以只能教识字,为了不把两个弟弟教得像自己字一样难看,他特意买了描红的本子,一人一本,先教《三字经》。
西远没有像私塾先生那样先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就涉及到的字给解释一下,然后利用两个小家伙熟悉的词汇给组上词,词中不会写的字说说就好,等积累的字多了,碰到学过的就组合到一起,这样既复习了前边学过的字,又理解了新字,同时也理解了句子。有时候西远还结合生活中的事情讲解字义、词义和句意,这样两个小家伙理解起来不吃力。因为这样两个小毛头没有感到厌倦反而越发的喜欢跟着哥哥学习。在此时人看来,学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每次西远教认字的时候两个小家伙都神情严肃,奶奶和爷爷、父母也都尽量不进来打搅他们。
两个孩子学的很认真,也很有天赋,西远每天教的也不多,基本上西远教的他们都能迅速领会并掌握,听着两个孩子童稚的读书声,西远很有成就感。
因为现在是两顿饭,不过西远不想整天拘着两个孩子读书,他不想培养出两个书呆子,所以每天只教一个半时辰,从辰时中(早八点)到午时初(上午十一点),剩下的时间由着西韦和卫成自由支配。
这天上完课,两个孩子跑出去和小伙伴们玩去了,西远自己歪在炕头,似睡非睡的,奶奶进来以为大孙子睡着了,上炕拿个枕头塞到西远脑袋底下,又拿了一个小被子盖在西远身上。然后起身到堂屋忙碌去了。
西远也没起来,在那儿渐渐的要进入梦乡。
这时候,西远听到堂屋的门“吱呀”响了一声,然后王三奶奶的声音传了进来,“哎呀,可气死我了!”因为生气的缘故,所以王三奶奶的声音有些大。
“怎么了这是?西远娘快给你三大娘子拿个凳子。”奶奶应着。
“还不是那些碎嘴子,可真是气人。”王三奶奶边坐下边说,旁边西远娘又从灶上倒了一杯热水给王三奶奶。
“他们嚼谁闲话了?我家的?”看王三奶奶的表情奶奶就能猜出几分。
“你说,我要不跟你说说,我这心里边还憋得慌,不过大妹子,我说了你可别生气。”王三奶奶迟疑道,她有些后悔了,不该来西远家说这些。
“没事儿,你说吧,我知道了心里也好有个数。”奶奶道。
“唉,这不我想着腌点萝卜干嘛,我家老大媳妇听别人说老李婆子家腌的好吃,我这也腿欠,想着今天没事去问问。”王三奶奶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水。
“结果我进他家一看,嗬,好几个人都在那哪,老张家大媳妇,花家媳妇,还有赵老五媳妇,这跟开茶楼子似的。我一看这阵势,就不想多待,想着说几句话就走。谁知道她们几个臭不要脸的拽着我,非得说没事儿好容易凑一起了,多唠一会儿。”王三奶奶看了看奶奶的脸色,她知道接下来的话西家妹子一定得生气。
“没事儿,你说吧,村里谁啥样咱们都知道,心里都有数。”奶奶说,她其实已经能猜个大概了。
“还不是话里话外的问你家那些来钱道!我跟她们讲了,自己有本事自己想辄过好日子,甭总盯着别人家,又盯不来啥。”西远娘这时把西远做的炒萝卜干拿了一碟过来给王三奶奶。王三奶奶拿起一个放到嘴里。
“哎,还挺好吃,咋做的,我
喜欢穿越之青青麦穗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