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娘这两天魂不守舍的样子,这里面也许有些什么故事。
她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董香儿瞧着她这样子,便说道:“我寻思着,大娘自己不说,便是不想说。你也别问,免得她老人家再尴尬。”
秦春娇听着,却没有说话。
恰逢这个时候,刘氏回来了,这姊妹俩也就扎住了话头。
这日直到最后一块豆腐卖掉,那人也没有出现。
摊子上的东西已经空了,秦春娇和董香儿收拾了摊子,就要推车回去。刘氏却还停在原地,满面怅然。
秦春娇看着她娘,轻轻喊道:“娘,回去吧。”
刘氏如梦初醒,自嘲的笑了笑,答应了一声,便跟着她女儿回家去了。
那块玉牌在她的怀里,靠着心口的地方放着。
自己还真是痴心妄想了,这人是朝廷的高官,该不是当年那个人。当年那个人,干着那么凶险的差事,只怕早已经不在了。
就算还在,也未必就是同一个人。即便是同一个人,都过去这么些年了,也未必就记得当年的事情。
回到家里,刘氏将那腰牌自怀里取了出来,捂了一上午,都温热了。
她在易家有一口小木箱,是易峋替她打的,里面放些她自己的琐碎物件儿。当下,她便把这腰牌拿块手帕包了,压在箱子底下。
刘氏刚将那腰牌塞好,秦春娇便进屋来了,正撞了个当场。
刘氏脸上莫名的红了一下,便将木箱子合上了。
秦春娇看着,问道:“娘,你在做啥?”
刘氏说了一句:“没啥。”想想觉得不好,又说道:“就是那位客人的腰牌,我给放起来了。他今儿虽没来,怕他哪天来了,找不到就不好了。”
秦春娇瞧着她娘,三十多岁的人了,眼角也有了淡淡的鱼尾纹,但那瓜子脸盘配着温润的眉眼,依然秀美。虽是被秦老二磨折了这些年,却也添上了一抹被岁月打磨后的沉静和内敛,这是青年女子所不能有的韵味儿。
秦春娇有时也在想,她娘年轻的时候,该是怎样的风华出众。
她靠着母亲在床畔坐了下来,挽着她的胳臂,将头偎依在了她肩头,轻轻问道:“娘,你是不是认识那人?跟我说说呗。”
刘氏起初没有说话,清澈的眼眸里,眸光却渐渐深远,似是想起来了一些什么事,泽泽闪动着。
秦春娇看她不说话,撒起娇来:“娘,什么事还要瞒着女儿吗?那个人,是不是你的旧相识?我看你这两天,总是心不在焉的。”
刘氏回过神来,忽然一笑,轻轻拍着女儿的手,说道:“其实也没啥,那是我做姑娘时候的事了,但大概是我弄错了。”说着,便将这事情的原委讲了出来。
刘氏本不是下河村人,而是二十里外山里刺桐村人。
刘家世代以磨豆腐为业,到了她爹这一辈,只有她一个女儿,便将这手艺传了她。
刘氏十五岁那年,上山挖笋子的时候,在草丛里见到了一个受了重伤的青年男子。这男人一袭黑色皮面劲装,手里还握着一柄钢刀,兀自昏迷不醒。
刘氏看他伤重,动了恻隐之心,便喊来父亲将他抬回家中救治。
这男子醒来之后,一时情绪激动,险些伤人。待他镇定下来,又即刻要走,奈何伤势实在太重,连床也下不来,只好留下。
刘家为人淳朴良善,为他请来大夫诊治。大夫看完出来,说他这一身都是刀伤,怕不是什么好人,叫他们报官,或者将这人撵出去。
但刘家一家子都是软心肠,怕他死在外面,还是收留了他。
那男子养伤的日子里,刘氏没少照料他。这人生性冷漠,寡言少语,戒心又重,起初全不与她说话,但耐不住刘氏日日喂饭换药,一来二去也就有了些言语往来。
他告诉刘氏,自己是在朝廷当差的,办的都是一些机密要事。这一次,也是因为一件极凶险、极重大的事,才受了重伤。至于什么事,他不能说。
刘氏也没想打听那些,只当故事听了也就完了。
等这男子身上伤好了大半,便告辞离去。临走之前,他说定要回来,报答这救命之恩。
但他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刘氏等了他一段,他却始终不来。过了一年,刘氏满十六岁时,有人上门说媒,便被父亲做主,嫁到了下河村来。
其实,秦家当初也有四亩地,秦老二又是家中独子,家境算得上宽裕殷实。说媒的时候,刘父还特意看了秦老二一眼,也算生的五官周正。那时候,秦老二还没染上什么恶习。乡下嫁女,没有那么多想头,婆家有地,男人还成,这门亲事也就定了。
谁知,刘氏嫁过去,就进了火坑。
这一过,就是二十年。
刘氏讲完了当年的故事,又淡淡说道:“当初那人走了没回来,我想着他的差事既然那么危险,大概是死了。这么多年了,我也没咋惦记这件事。只是前儿碰见的那位客人,
喜欢蜜爱春娇(种田)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