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一一一王鳌笔记中刘瑾抄家清单,不是笔误,而是有意伪造
第一种可能。这份档案资料里,把银两实物的锭,与大明宝钞的锭,两者混为一谈了。如果笔记中那五百万锭的元宝银两,是五百万锭大明宝钞。而后的九百多万两银子才是真正的银子实物,那么,这份记录的金银实物数量,都会一下子降低到百万数量级最多千万数量级,其可靠性就大大增加了。
这是最大的可能性。
因为这份记录里,刘瑾的资产里头居然没有一分钱的大明宝钞!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须知,此时的大明宝钞依旧是具有市场货币效力的国家法定货币。刘瑾作为替明武宗背黑锅的财政管家,他家里,居然没有一分钱的大明宝钞!这本身不正常。
第二种可能,王鳌确实是有心造假。
因为这里银元宝的锭和银子的两记录分明,明确的写明是五百万锭元宝银。总数里,更明确计算出二亿五千九百多万两(每锭元宝五十两)的天文数字。
对数目字敏感的王鳌,没必要在这里显示自己的计算错误。
而这个数目字,无论如何,现代人也好,明清当时的史家也好,都是质疑的,所以,后来的引用者无不自动修改更正。
四、那么,他为什么要造这个假呢?一一一王鳌造假的原因与目的。
王鳌在正德四年年中就主动要求辞去职位,退休了。这时候他担任的大学士,贵为朝廷三辅臣之一。级别相当于如今的政治局委员,甚至更高。
他的身份有点特殊。他与刘瑾及其党羽有矛盾,但同时没有撕破。他不是被刘瑾赶走的,而是主动求去。刘瑾谋反案被清理后,他的身份,不是与刘瑾做过斗争的当时政治正确的受害人,只是提前逃出来的旁观者。
刘瑾最后以谋反大罪被处以千刀万剐,足可见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愤怒、震惊或恐惧。刘瑾不是被反腐运动所清扫而倒掉的,他是因为谋反而被诛杀的。他所犯的最大罪状,是待在正德皇帝身边伺候时,身边常带的团扇里居然有匕首两把。而他一度被各种栽赃,以诛刘瑾为旗号起兵谋反被镇压的安化王,据说他与之都有牵连。这是一个谋反集团案件的主犯,而且居然还时时藏着刀把子呆在武宗身边。这终于让正德皇帝彻底动了杀心,对他施以千刀万剐。
这样一个谋反者,任何没有与他洗脱关系的朝野大员,都客观上存在着将来被清算的可能。刀子什么时候落下不知道,只要你还没有被洗白,那迟早会被莫名其妙的可能卷入。
而王鳌,正是这样一个尚未被洗白的、事先脱离出来的疑似关键人。
王鳌修改本笔记这则记录时,已是嘉靖初年。这时候时间已过去十几年了,应该说他没有危险了。正德皇帝都已经死了,刘瑾案与他早就彻底无关。
他为何要这时候造一个弥天大假呢?
原因可能只能从封建**时代朝臣的普遍恐惧心态出发,才能略现端倪:
新任的嘉靖皇帝是外来户,他要干什么,谁都不知道。他一上台就与朝臣们干仗,把老臣几乎清空,把几百人的屁股打个遍。而且,此时他清洗了钱宁等正德朝的佞幸当权派,显示出新皇帝有很大的搜刮抄家兴趣。
于是乎,没有完全洗白的前朝老臣王鳌,收到朝中消息后,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又陷入了思考之中。
这样两份抄家档案摆在一起,将来如果有万一,新皇帝忽然要对王鳌这老退休未被洗白的潜在嫌犯过问一番。有这个档案在,如果新皇帝注意到这个档案,那么他的兴趣就会被立即转移:
原来,刘瑾的资产大头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钱宁那厮抄出来的资产,连刘瑾的零头还不到啊!
王鳌制造这份假档案,是为了迎合新皇帝可能存在的兴趣,转移自身可能存在的危险。
将来,即使莫名其妙的被可能政敌弄得被下狱,新皇帝也很有可能会产生兴趣亲自咨询一下他(十几年前的当事人,有清晰档案纪录的当事人):“刘瑾真有这么多钱啊?”
他那时候只需要回答:“老臣年迈,记忆错了,老眼昏花,这是笔误(把大明宝钞五百万锭,看作元宝银两五百万锭了,老臣有罪,死罪!圣天子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此中有误!)。”
但他却将因此获得了一次被新皇帝亲自召见面谈的辩白机会!一一-这是对可能存在的未来被诬害误伤,所进行的一次必要政治防御。
有必要吗?
在朝局转换之际,不明嘉靖初期朝局动向走向、政治信息不清,身处离京城千里之外的苏州城中,谨慎的王鳌或许认为,很有这个必要。
如果后面这一种可能是真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份考据学的成果了:《震泽长语》里的两份抄家档案,钱宁的那份必为真也必须真!而刘瑾的这份档案,是假的、或精心修改过的。
这份造假抄家档案的出现,显示了一个封建官僚的官场阅历智慧,揭示了封建皇权之下朝臣普遍的恐惧心态。
哪怕你退休十几年了,哪怕换了一个皇帝,你敢不保持恐惧吗?
两份档案并列如此,透露的信息居然是这个。
历来对这一史料引用者比比皆是,但却从未有人言及于此。何故?
王鳌史载是以清廉著称的。他明白的在两则档案之后,写下刘瑾钱宁两人为“逆贼”的论语定性,表
喜欢万历新皇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