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ion:none;line-;}.read-contentpcite{diy:hidden;}
水舂造好之后,从矿场再次开始往回运铁矿,只是,现在运回来的铁矿变成了经过粗选的褐矿石粉了。少了毫无价值的杂石,运矿的效率自然也高了许多。可以想象的,之后冶炼的消耗,同样也会跟着直线下降。
只是,如果要上高炉,那么现在这每天三、五百斤的矿石产量,也太少了点,哪怕王延兴搞高炉再小,可终究也是高炉,是能连续生产的,三五百斤的量,一把火就烧完了!哪怕是这大半个月累积起来的矿石,也不够高炉一炉啊!
这产量得再翻几番才行!
矿场的事,一直都是罗大牛在招呼,王延兴只能再找他商量。
罗大牛听了王延兴的话,二话不说便应承了下来:挖矿是个没有多少技术的力气活,一直是按石给钱直接雇佣山民。只要有钱,人好找!产量翻一两番是不成问题,只是矿苗露头的面积只有这么大,人再多,也施展不开,这个增加自然不是无限的……要再找矿苗,却又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这倒是!王延兴点了点头,翻一番也好,翻两番也好,只要能多出矿,便行!
将这边的一片事务都让罗大牛去安排了。王延兴抽身回到铁做,继续开展对铁做的改造大计。
在对铁做改造的三部曲中,最简单的是风箱。做出第一个样品之后,又进行了改进。例如将拉杆、活塞还有挡板等有密封要求的地方全部换了木质坚硬,不容易变形的杂木;缝隙处,也嵌了浸油的麻绳进行密封等等,尽可能又省力,又有较大的风量。
其次的是选矿,又是筑坝又是舂石头,还要过筛挑选,费了相当大的工程量。
现在,这两样都搞完了,
可最耗时间的,还是那小高炉……
若是拿到后世,这玩意是早就关停拆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作坊高炉,哪怕在王延兴自己心目中,都将这玩意归为粗制滥造的行列。
可这种与汉代时候出现的高炉终究是不同的,带蓄热室和复杂风道的高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放在这个年代,却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章大炉和罗二能不以目瞪口呆的惊叹来表达自己对王延兴的佩服?
费了大半个月的辛苦,总算是成型了,在外看去,这个一丈半高的家伙,被厚厚的土层包裹,像一个倒扣着的粗壮的水缸,可实际炉膛里面最大处的直径也不过六尺大小,上口收缩,直径三尺多一点。用轱辘吊着,刚够一个人进去。
建好之后,先在里面烧了些木炭,用小火慢慢地烘了两天,将内壁的水分彻底烘干,查看过,没有因为失去水分而开裂后,再填木炭,点上火,让风箱开始鼓动。不多时,大火便旺了起来。烧了一会之后,渐渐地从炉口串出一股股火苗子来,这是木炭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炉口燃烧的现象,这说明,这时木炭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较稳定的燃烧。再加快速度鼓风,炉膛内的温度也随之快速升高。等到这些火苗越来越旺,甚至能将伸过去的铁丝烧得通红:这个温度至少是六百度以上了,炉口能到六百度,那炉腹之中,应该是要超过一千度了。王延兴再下令,便稳住鼓风的量,让炉头冒出来的火苗子,不慢不快地跳跃着,跳跃着……
罗二不太明白,这火苗子有啥好看的,烧地炉的时候,木炭烧旺了也就这火苗,平素天天见的。可王延兴却想看到了绝世美女一般,半天没有动一下眼光……
可跟炉子打交道更多的章大炉,却能想象,这种内空的炉子中,若是将木炭烧得太旺了,是有可能将炉子的内壁烧得熔化的,炉子内壁万一化了,就可能塌下来!那之前的功夫,可就都白费了,他看着王延兴似笑非笑的表情,有点犯怵,他小心地问道:“衙内……这火,可有什么问题?”
“没有问题……”王延兴心中的紧张,其实比章大炉更甚!章大炉只是下意识地联想,而王延兴却是明明白白地清楚,万一塌了,然后里面高温的木炭和燃气就会不受控制地崩裂,就会像一个巨大的烟花一样,将炉内上千度的高温爆裂地释放出来,那温度虽然不及前世最后一幕所见的钢水,却也足够将,这周围的人烧成黑炭……当然,眼前的这个炉子应该不会塌,他设计气路的时候便有所考虑,鼓进去气会从上往下流动,对炉口、炉身都有冷却作用,让炉子的上半部温度不会太高,即便炉腹温度过高,也不会全炉坍塌;耐火砖、粘土砖、包土层的三层设计,也保证了,整个炉子即便是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的破坏,也不会像爆竹一样炸开,而是相对较平静地内陷,过量的火气只会从顶上的进料口冲出去。这也是王延兴要将炉子建得这么臃肿的原因,现在,火焰平稳,那说明炉子里面总体情况还好,想到这里,王延兴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二人说道:“这火苗,就说明炉膛之内的燃烧很稳定……某等这炉子,应该是成了!”
王延兴看罗二和章大炉似乎还有些疑惑,简单解释了几句,再着重说道:“日后,你们自己在炼铁的时候,便要注意看着火苗,如果火苗太弱,便要加紧鼓风,若火苗太旺了,则要减小鼓风!明白了?”
这个道理二人也懂,见王延兴说得又很凝重,连忙正色回答:“喏!”
木炭的热值不高,旺火持续的时间并不久,就需要加炭了。加炭
喜欢九战兴亡录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