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名不虚传
大夏灵帝,瑞和二十四年十月七日,辰时初刻,永昌郡守府衙的政事堂中,诸多官员正吵得不可开交。
“这都第几天了?八殿下接掌了郡守之位,怎么还不出来理政?”永昌别驾何长风,坐在自己位置上,拍了拍手中的政事簿子,“仗着自己是皇子之尊,就敢这样懈怠政事?”
“常听朝堂之中言论,说故太子殿下如何如何贤能,今日一看,也不过如此!”
“我这三天的案子,按照他的意思办,还没有审判。今个一早,我去贼曹府衙一看,乡民把那里围的水泄不通,差点闹翻!”
“毕竟还只是个小娃娃,你们要是支持郡尉大人,却是最好的了!”
“尉曹不去薛离那里汇报政事,来这里干嘛?”
“赵大人,您给拿个主意啊!”
“诸位,莫慌莫慌,殿下说今日处理政事,大家稍微等等就是了!”
赵灵吉这么一说,诸多官员,却是安静了下来。他们手头上积攒了许多紧急事务,等待与夏正平商议,方才能解决。
永昌之地,方圆数百里,十万人口,仅靠政事堂中的这些官员,一天的民政诸事,是极难在短时间内忙完的。现在,又因为夏正平闭门不出,他们手中积攒的事务,越来越多,百姓为大,这些官员自然不敢得罪,因此满腹牢骚。今日诸官聚在政事堂中,自然要倒到苦水了。
赵灵吉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耳中塞满了这些人的牢骚之声。他也是没有想到,夏正平会突然闭门不出,连着三天。若非有陈乾递话,他都要带着家丁,冲进后面的厢房,把夏正平强行带到政事堂了。
正当赵灵吉沉思之时,政事堂外传来急速脚步声,门外便是闪现出了陈乾的身影。
“殿下如何?有什么话?”
“是不是可以自行决断一些事情了?”
陈乾身影还未站稳,就被一众掾史围住,七嘴八舌的在他耳边,诉说着自己所管之事的重要性。
“殿下传话,要诸位大人,再稍等几息时间!”陈乾定了定身形,将众多官员,往外推了推,方才拱手,“决曹、贼曹四位掾史大人,若是等的急了,可先行回去,处理这三日积压的公案!”
“这是一份殿下手书,郡守政令,交付四位大人。殿下同时让卑职带话,自今日起,四位大人分掌刑法四司!”陈乾拿出一份帛书,递交给决曹、贼曹四位掾史大人。
这四人接过帛书,众人便是围了过去,只见帛书上写:今阅览册籍案簿,发现决、贼二曹,公务甚烦。二曹职掌审、刑、狱、察四司,四人地位相同,却有一人四司,四人一司之境况,因此,决断令你四人,分掌四司,彼此不得干涉。
大夏的地方上,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就是郡。一郡的决曹、贼曹,掌握司法。二曹的下属单位,就是四司,四司的共同职权,才是司法。审司,掌握审查罪犯的部门;刑司,掌握追拿罪犯、判定罪犯刑责的部门;狱司,掌握监狱执行,羁押罪犯的部门;察司,复查罪犯罪行,代替民众伸冤报案的部门。
说白了,就是夏正平前世,秦明所在的现代社会之中法院、检察院的职能分化部门。但是,夏正平在阅览册籍的时候,发现这四司虽然地位相同,但是二曹四官,却经常有一人四司、四人一司的情况发生。
通俗点讲,就是这四个部门的事情,经常被一个人做;也可能四个人共同决断一个部门的事情。
这样的行政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大夏立国之初,就有这样的弊病。夏正平身在皇宫之时,博览群书,自然看得出这些问题。这种弊病,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但追究到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容易影响到郡一级的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低下,就会容易产生尸位素餐的官员。民众赋税,养着尸位素餐的官员,一旦流传出去,怎能不会激起民变?怪不得,大夏立国至今,年年都有各地的民变发生,好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应。
民众要求的,自然是要郡守府衙的诸官,能够尽快解决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符合民意要求的行政效率。
就比如说四司一人的境况,一个人干了其他三个人的活,那么其他三个人干什么?
再比如,四个人共同决断了一个部门的事情,那么其他三个部门的事情,要怎么办?晾在那里?拖在那里?还是至始至终都不去料理?
原本三天能够决断的案子,就要拖到五天甚至更久,这可不就是行政效率的低下吗?
基于这个想法,夏正平才交给陈乾那份帛书,大夏的小毛小病,是该治治了。而这最基本的,就是要二曹四位掾史大人,分掌四司。
众人阅览了帛书,神色皆是变得古怪起来,殿下这样的安排,究竟是什么意思?
只是这些官员,不具备夏正平现代人的眼光,也就自然看不出其中的意思。
“殿下这是何意?二曹四司,由我们四人共同决断,难道不好吗?”决曹的张大人极为不解,“四人一司的境况,确实有过,但也不多吧?”
“谁说不多?”政事堂门外,传来夏正平的声音,“本殿下连续三日,阅览册籍,发现永昌乃至整个大夏,都有这样的弊端存在。”
夏正平缓缓走入政事堂,众人声音渐小,并起身问候施礼。
“张大人,永昌郡南门的那个窃贼抓住了吗?这是半年前的案子了!”
喜欢神朝演义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