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不在于腿踢的多高,挥拳的速度有多快,最重要的是要究其精义,懂得它背后的文化内涵。首先,武功是整体的运动,它不是手,也不是脚的功夫,它是全身的势能因此要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而腰是整体的主宰,非拎腰不能让骨肉放松通透,肢体灵活立于天地之间。其次,所有的动作你们要带着觉知,身体始终要和你们的心在一起。
所以,要取得上乘的武功,就要:立身中正,拎腰圆活,均匀放松,身心合一。你们要记住这个十六个字,并把它们贯彻到以后的每一个动作中。当然除了这十六字,还有:空灵、舒展大方、虚实分明这些以后我们慢慢来,今天,你们就记住这十六字就好:立身中正,拎腰圆活,均匀放松,身心合一。
我现在先演示一遍第一节,你们仔细看一下。”
咦!怎么是初级拳架套路?
杜渊之的动作很绵软缓慢,每次出拳时,如鹤舞蹁跹,柔和潇洒,看不出一丝用力的痕迹。手臂略带有弧度微微弯曲马步时上身挺直,拎腰虚坐弓步上架,身体还是停在中正位置,只是双腿侧弓,膝盖微微圆开。
“看清楚没有?好,你们来!”
杜玉清收敛心思,照葫芦画瓢。初级拳架套路的第一节一共就八个动作,其中有三个是重复的,实际就五个动作:马步双劈拳、拗弓步冲拳、蹬腿冲拳、马步冲拳和弓步击掌。但杜玉清一开始就遇上了困难,在两手握拳曲肘抱于腰侧边的起势后,第一个动作马步双劈拳就是一个刚劲有力的拳架:左脚向左开步,两拳在腹前交叉,向上举过头顶后猛然向两边劈下。父亲刚才做的时候缓慢从容,但杜玉清发现要像父亲那样却是非常困难,她的理解这个动作就是应该借用向下势能的力量,如果不用力,速度缓慢能达到劈拳的威力吗?于是杜玉清开始时还有刻意做到动作缓慢,越到后来速度越快,力量越强,她又遁入习惯行为中了。
出拳!踢腿!
快速、有利!
拳头紧握以雷霆万钧之态,出击!
腿脚绷直架凌空弹击之势,踢出!
嗬、哈!
嗬、哈!
旁边的春生、宁夏也如是在用力。
等到他们收势时才发现有些不对。杜渊之一脸严肃地看着他们。
“觉知,我刚才说的觉知呢?你们的心和你们动作保持一致吗?动作一定要慢,才能好好体会。”
三人不好意思,重新再来。一遍又一遍。
杜渊之走到杜玉清身边呵斥道:“你还在吗?”
“什么在呀。”杜玉清不解。
“你身体在这里,你的心在哪里?”
在哪里?我在这里呀。不过,杜玉清马上反应过来父亲要问的意思,回答道:“在我挥出的这一拳里。”
“是吗?为什么你的腰是塌的,你的弓步是死的,你的背是前趋的?”父亲拿着一个木棍分别敲着她的腰、腿和背上,加强自己的说话的效果。
“我刚才说的武功的原则是什么?”
“武功是整体的运动,要保持立身中正,拎腰圆活,均匀放松,身心合一。”
“你的记忆力倒不错,但你做到了吗?记住!知行合一,要用你的觉知关照你每个动作是否符合这些要点,反省,修正!”
“是!”
尽管杜玉清好像明白父亲话中的道理,但她就是达不到父亲的要求,这五个动作:马步双劈拳、拗弓步冲拳、蹬腿冲拳、马步冲拳、弓步击掌在杜玉清理解都是刚劲有力,动感十足的拳架,杜玉清做着做着总是不由自主地越来越快。不知挨了父亲多少教棍的轻打,杜玉清不得不一再打起精神,警醒自己,但还是屡做屡错。
最后,杜玉清都茫然了,她甚至下意识地回避父亲,在父亲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按自己习惯来,父亲眼睛一往这里看过来,她就把动作慢下来。她希望父亲的眼光不要放在自己身上,父亲指导春生和宁夏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
但杜玉清心里明白这是不对的,她这样的行为就变成了自欺欺人的应付。她向来是敢于面对问题的人,于是乘着中间休息喝水的时候,杜玉清鼓起勇气问父亲:“父亲,为什么我动作一直做不好?”
杜渊之看了看她,严肃地说:“我们每个人行为都有自己的惯性,要改变几年养成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慢慢来。还有一个你们都太在意动作本身,而忽视了觉知的力量。缺乏意识监督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
杜玉清蹙起眉头,这句话她听大不懂,但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人,于是锲而不舍地又提了一个在心中盘桓已久的疑问。
“难道以后我们就是以这么慢的速度出拳吗?这样的武功会有威力吗?”
父亲檫了檫汗,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一字一顿地说:“你能及时提出问题,这很好。知行合一,首先要知,才能做到正确的行。在这里我明白地告诉你们:慢,不是目的,只是我们练习的手段。我是想你们藉此体验每一个动作,感受每一个要诀,反复练习,成长提高。只有慢,才能让你们检视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只有慢,才能让你们把精要铭记在心里,铭记在身体上也只有慢,才是你们最好的锻造身体和心灵的手段。以后你们成为个中高手,出拳速度是快是慢就无关紧要了。”
说罢,杜渊之把擦完汗的手巾随手搭在椅背上,上前一步对杜玉清说:
喜欢风雷幽明水云闲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