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吴国人击败越国,越国人忍辱负重,经过五年的准备,反而灭掉了吴国。前车可鉴,中山国的后人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你们不要因为自身强大了就目中无人,也不要因为家庭富裕了就奢侈腐化,更不要因为人多势众就可以肆意喧哗!比邻的赵国像豺狼一样在注视着我们,与我们交好的齐国却又在很远的地方。警惕啊,后世子孙们,要保护好祖宗的基业,不要让异族来取代我们的国家。
中山王舋铜方壶铭文译文:中山舋王十四年,中山王姬舋命相国司马赒领兵讨伐燕国,将所掠之金(铜)熔制成彝壶,按照礼制和法度,用来祭祀上帝和先王,以虔诚敬仰的心情,恭恭敬敬诚惶诚恐地告知于天地神灵,记载祖宗的美德,以张扬先王的功业;以燕国灭亡的实例,来警醒后世诸王。
朕的先祖文公、武公和祖父桓王、父亲成王,都给我们留下了高尚的美德和治国的遗训,以教育后代子孙,这是很值得朕去效仿的。慈、孝、宽、惠,举贤使能!上天不负祖宗所愿,赐贤相司马赒来辅佐朕。朕知道他是位忠信之士,便任用他为相国。朕在游闲和饮食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先王创业的艰辛,因此时时警醒自己,时刻不忘治理好国家和人民。
司马赒竭志尽忠,以执掌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对君王没有二心。他自出任相国以来,日夜操劳,为国家选贤任能,以使国家兴旺。
时有燕国国君姬哙,不顾国家利益,不与诸侯来往,不循祖宗章法,搞什么君臣易位,结果对内断送了先祖召公所创下的大业,冷落了先君的祭祀,而对外则上不能入朝祭祀周天子之庙,下不能与诸侯称兄论弟,正所谓上逆于天,下不顺民。寡人对此很是痛心。
司马赒说:“身为国君反而拜臣子为君,这是世间最大的耻辱,这样的国君与我们的大王同起同坐,臣实在是看不下去!臣愿带领将士们穿上盔甲,拿起刀枪,去征讨不义之邦!
燕国的故君姬哙和新君子之,他们不守礼法,不顾顺逆,故而国亡身死,各诸侯国竟没有一人去救援。我们当时出兵的意愿是想帮助燕国纠正错误,以恢复君臣之位,明确上下之礼,虽然没有成功,却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了扩土封疆的利益,因此得到了周天子的奖赏和诸侯的祝贺。
古代圣明的君王,都希望得到贤臣和良民!因此,君王尊重礼法才会有贤臣到来;用廉洁贤明的大臣来治国,百姓才能依附。”
这些金玉良言,朕命人将其刻在壶上,留给世人观之;并郑重地告之后世子孙,逆天行事必定招来祸患,顺应天命才能得到幸福。要把它抄录在简册上,用来警戒后代君王,对百姓施以德政,有爱心有仁德才能江山永固。子子孙孙要永远记住,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千秋永在万古长存。
中山太子姿圆壶译注:朕是先王的嫡子名叫姬姿,在此刻铸铭文以扬先祖美德。当年先王喜欢读书,珍藏了万卷书简。为避免亡国之危,他日夜不忘苦读,从中寻求安邦治国之道。废除残酷的刑罚,辨别冤狱,不让那些可怜的百姓无辜的死去。又得贤臣司马赒辅佐,成为中山国的新一任相国。时逢燕王无道,将王位让与大臣子之,自居臣位。这种虚伪的离经叛道的做法,引起各国的反对,纷纷加以谴责。因此,先王命司马赒领兵征讨燕国,扩大了中山国的疆域,多达数百里。
谁把国家的领土扩展了,只有朕的先王。当朕在新开辟的土地上行围打猎时,有一种非常美好的心情,纵马在山野里驰骋,马蹄敲击地面弹出醉人的音符,野兔麋鹿在勇士们的攻击下束手就擒。用新鲜的野味来祭祀先王,让先王的德行永垂千古。
可悲啊,先王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让我们长久的痛苦流涕,再也感受不到往日的快乐和欢欣。朕在新开辟的土地上再为先王立一座新庙,让世世代代在这里祭祀先王,子子孙孙都要孝敬祖先,要把对先人的敬祀永远承续下去。
汪教授说:“按照铭文记载的史实,此物既然是制作于越王勾践伐吴复国之后,那它应是铸成于战国中期。史载公元前470多年勾践伐吴复仇,而前314年齐国和中山国利用燕国禅让君主后发生内讧的机会出兵伐燕,攻克燕国都城杀了燕王哙和子之。中山国领军出征的这位司马赒又叫司马憙(xi),正是后世司马迁的祖父,所以相对于春秋战国数百个小国,它还是太史公记录较多的呢。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山国从燕国获得了铜鼎作为战利品并在其上铭刻上了文字。当然墓葬的君主叫做错,出兵伐燕正是其当朝所为,但这一件本应用来警示后人的物
喜欢大秦帝国风云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