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术是中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最早见于湖南湘中及湘西古梅山地区的一些宗教书籍中,文人学士交相传述,笔之翰籍,也俨然以为煞有其事;一部分医药家,也信以为真,于是,就想出许多治蛊的名堂。文字学上的蛊有多种涵义,主要的一种涵义作“腹中虫”解,从虫,从皿。皿是一种用器——盛饭的饭盒、饭碗或盛其他食物和饮料的用器都是;虫字象徵好几只虫,“腹中虫”就是人的肚子里侵入了很多虫,也就是中了“虫食的毒”这是一种自外入内的毒。众多的虫侵入人的肠胃发生了蠹蚀的作用就叫做蛊,又叫中蛊。民间以讹传讹至祸害民众的妖术。继承者多为女性,生来就有,以害人性命为生。”老谢想了想说道。
“那,蛊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地方最盛行?有什么作用?”强子问道。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属于突发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传说中制造毒蛊的方法,一般是将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如蛇蝎、晰蝎等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蛊是许多虫搅在一起造成的。本草纲目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蛊的种类极多,影响较大的有蛇蛊、犬蛊、猫鬼蛊、蝎蛊、蛤蟆蛊、虫蛊、飞蛊等。虽然蛊表面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来,蛊就被认为是能飞游、变幻、发光,像鬼怪一样来去无踪的神秘之物。造蛊者可用法术遥控蛊虫给施术对象带来各种疾病甚至将其害死。对于毒蛊致病的法术,古人深信不疑,宋仁宗于庆历八年(1048年)曾颁行介绍治蛊方法的《庆历善治方》一书,就连《诸病而侯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都有对中蛊症状的细致分析和治疗的医方。”老谢想了想说。
“老谢!其实你还是懂很多的。对了!我想问一下,蛊具体有那哪些呢?”我听他说到这,问道。
“嗯……蛊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十一种,分别是蛇蛊、金蚕蛊、蔑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
过去,有些人专以制蛊来谋财害命。制蛊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多于端午日来炼制,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而且又多用蛇、蚕、蜈蚣之类来炼制,一但触碰便可杀人于无形。还有一些特殊的,我分开来说。
第一种是蛇蛊。蛇蛊又分为阴蛇蛊和生蛇蛊两类。这两种蛊的制法只有内行人知道,像我们这些门外汉就很难知晓了!
第二种是癫蛊。传说,这种蛊多是壮族所用,是把蛇埋土中,取蛇身上长出的菌类来害人。
第三种是疳蛊。这疳蛊又叫“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很擅长这样做。方法是,在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虫、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了,便成为毒药。不过,我认为这只是那些东西变质造成的。
第三种是泥鳅蛊。传闻是用泥鳅竹叶和蛊药一起放在水中浸泡,就可以变成有毒的泥鳅。
第四种是石头蛊。是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这种蛊,是施蛊人常用的。
第五种是蔑片蛊。这种蛊是将竹片施以蛊药浸泡后之制成。
这最为特殊的是金蚕蛊,也就是陈哥身上的那种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在蛊里,这六种是最为特殊的。
有毒的蛊多在中国大陆南方各省养成,种类很多,有蜣蜋蛊、马蝗蛊、金蚕蛊、草蛊和挑生蛊等。放蛊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把蛊放入食物,吃了以后,就会染上蛊毒,染了蛊毒的人会染患一种慢性的病痛。以现代观点说,这是一种人为的,由许多原虫的毒引发出来的怪病。其中,金蚕蛊最毒。
金蚕蛊是在四川省偏僻地区养成的,渐渐流传於湖南、福建、广东各省。这种蛊的表皮是蚕金色,每天喂它锦锻四寸,把它解出的粪便放在食物裏,吞服了的人就会生病死亡。
传说这一种蛊会使养它的人暴富,也会使养它的人发生灾害,因而不能得罪它。如果无意继续供养它,要准备
喜欢苗疆古墓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