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三国”。那么,什么叫“三国”呢?易中天教授在他的《品三国》一书中开宗明义。所谓“三国”通常是指从汉献帝(初评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的历史。这是教授们的专业解释。
至于什么叫“四方”,很多人可能对此是一头雾水。什么叫“四方”呢?“四方”就是指魏、蜀、吴等三国的开国统治者曹操、刘备、孙权,再加上蜀国的军师、刘禅的相父孔明合起来总称“四方”。因为孔明不管是在刘备统治下的蜀国还是在刘禅统治下的蜀国,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可谓是蜀国的当家人。
为什么说三国四方都是“诡”?要知道究竟,首先必须明确诡的含义。诡是什么意思呢?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之术。之后,孙子又对诡诈做了补充说明。“故能而视之不能,用而视之不用,近而视之远,远而视之近。”其意思就是能打的却装作不能打,要打的却装作不想打,向近处进攻,却装作向远处进攻,向远处进攻,却装作向近处进攻。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假乱真,玩阴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三国”。写人、写战争、写计谋、写人与人之间的争权夺利、写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突出的就是一个诡字。再看四方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孔明,哪一个不是诡诈人物?而且一个比一个“诡”!通读《三国演义》,便知道“怎一个‘诡’字了得”?那么,三国四方都是“诡”,具体“诡”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至少可以列举以下五个方面。
一、两朝历史诡异。
二、三国故事诡说。
三、四方英雄诡诈。
四、世人尽力诡辩。
五、作者更是诡秘。
首先,说第一个方面,两朝历史诡异。
我们翻阅三国与西晋两朝历史就会明白,其彼此之间有惊人的相似。
曹操父子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经过连年征战,实力一天天强大,然后是权威一天天强势。先是汉献帝给予曹操特权,上朝不用脱鞋,不用小跑,不用跪拜,还可以带剑上殿,发言不用报自己的名字。然后是晋封魏公、魏王。实际上是将汉献帝的天下掌控在自己手里了。到了他离世,儿子曹丕上台,曹丕在他那些忠诚的部属鼓动下,汉献帝被挤下了台,曹丕自己做了皇帝。
再看司马懿父子,先是跟着曹操,帮着曹操打天下,通过战争也培养了一批忠诚自己的部属。司马懿走了,司马师兄弟来了,兄弟俩学曹操的样子也掌控了曹魏天下。司马师走了,司马昭独揽朝政。先是学着曹操的样子上朝不用脱鞋、不用小跑、还可以带剑上殿、发言不用报自己的名字,然后是加封晋公、晋王。完成了权力过渡。司马昭走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来了。司马炎在部属的鼓动下,将曹魏的小皇帝曹奂挤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
历史就是这么诡异,我们老百姓是难以弄明白的,但是同道中人能看明白。如唐太宗皇帝就看明白、说清楚了。他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退。”这样几句话鞭辟入里,总结了魏、晋两朝的得失兴衰,不过,老百姓也有一句话很有警世作用。老百姓说,人在干,天在看。不管你在想什么,干什么,都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盯着你、监视你,千万不要有非分之想,有非分之举。可惜的是,曹魏父子不信邪,有了非分之想,有了非分之举。到了孙子辈有了现世报。由此又教会了他们的学生司马懿父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后,学着老师的样子,夺了老师的江山。更可惜可悲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司马懿的后代从老师曹魏那里夺得的江山,不到几十年的功夫又被学生的学生,刘渊父子学着老师的样子夺走了。这就是诡异的历史,亦说历史的诡异。
现在再讲第二个问题,三国故事诡说。
我们大多数人认识三国,几乎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而且大多数人将其对三国的认识定格在《三国演义》上。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其取材于正史《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有关史料与传说。如果我们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进行比照,你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诡说。如张飞怒鞭督邮,表现了张飞不怕天、不怕地的莽汉形象。而从《三国志》看,怒鞭督邮的人是刘备。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也是作者张冠李戴。真正斩华雄的是孙权的父亲孙坚。还有关羽寻找刘备过五关、斩六将,也是作者的大胆虚构,实际上是子虚乌有。更让你不可相信的是发生在孔明身上的许多故事,有的是移花接木、有的是凭神话虚构。如草船借箭,是从孙权那里借来的,祭东风是作者神化了孔明。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诡说呢?我想就是为了突出英雄人物的英雄形象,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现在讲第三个问题,四方英雄诡诈。
《三国演义》刻画了很多人物,我们这里以曹操、刘备、孙权、孔明等四个人物为例,探讨三国那个诡诈的年代这四个诡诈的英雄人物是如何表演诡诈之术的。
《沙家浜》里的草包司令胡传奎有一句很经典的唱词,“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这句唱词如果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