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崔琰。《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这样交代,文武众官议立曹操为魏王,尚书崔琰力言不可,众官曰,汝独不见荀文若乎?琰大怒曰,“时乎,时乎,会当有变,任自为之。”有与琰不和者,告知操。操大怒,收琰下狱问之,琰虎目虬髯,只是大骂曹操欺君奸贼,廷尉白操,操令扙杀崔琰与狱中。
对于崔琰的死因《三国志.崔琰传》是这样写的,崔琰曾经举荐钜鹿人杨训,虽然他才能不足,但清廉耿直,坚守正道。曹操立即任用了他。后来曹操被封为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赞颂曹操的大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浮华虚伪迎合权势,说崔琰举荐人才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上表的草稿,看后,挺好啊。时势啊,时势啊,该当有变化的时候。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喜欢指责而不知情理。有人认为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诽谤。曹操生气地说,“生女耳,这个耳字不是好话,该当有变化的时候,也有不恭敬的意思。”于是罚崔琰为做苦工的刑徒,派人去看他,言谈表情没有屈服的表示,曹操下指令说,崔琰虽然在服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愤恨,便赐崔琰死。
比较《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崔琰传》,崔琰的死因各有说法,《三国志》是正史,比较客观。《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虚构的成分较多。如果采信《三国志》的说法,崔琰的死与反对曹操封魏王无关。
以上,我们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相关的人和事作了比照,二者出入较大。《三国演义》的故事源于《三国志》,作者根据创作的需要,对《三国志》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加工处理,这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无可厚非,但我们如果依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来认定曹操负有篡逆之罪,那是有失历史公允的。
历史不仅给曹操安上了篡逆贼子之罪,还指责曹操是天下奸雄,曹操真的是天下奸雄吗?欲知其详,请看下一节,何为奸雄。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