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六年八月一日,各地区域性报纸上都打上一条相差无几的广告,主要内容:xx地xx女子学校正式对外招生,凡是年龄在十岁到十二岁的女性皆可在家长的陪同前往学校报名,无需缴纳任何费用,报名时间截止八月三十日,九月一日学校将正式开学。?ww??
这些广告一处,在社会上引起不少讨论,一些老学究纷纷批评各地建立的女子学校,女子无才便是德,怎么可以建立专门传授女子知识的学校,这严重违犯道德规范。
与这些老学究不同,一些中产阶级家庭乃至富人对于女子学校的建立拍手称快,特别是那些家中有女儿的,非常欢迎女子学校的出现,一些人在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后,就带着自己的女儿前去学校报名,想要自己的女儿接受教育。
和前两者不同,社会最大的群体,底层的老百姓们对女子学校的建立没有任何看法,他们会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学,但是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上学,儿子是要传宗接代的,女儿终究要嫁出去,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普通人家对待自己的女儿只能说是一般,有什么好东西都是先给儿子,剩下的才给女儿,中华民族一直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这在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改变。
更何况接受教育也是需要钱的,虽然上学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但是纸笔需要钱,纸笔的费用对于那些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能省则省,女儿迟早要嫁出去,对自己的家庭起不到太大的帮助,那还需要女儿上什么学。
在“二五计划”教育项目中,皇家拿出一笔费用在市.县地区建立女子学校,每个城市少则一所,最多五所,确保女子学校能够覆盖到县。
建立女子学校是“二五计划”教育项目的一部分,在准备这个计划之前,颜学义就已经考虑到社会中的各种原因,要想让所有女子进入学校读书,会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第一个需要考虑的是男女不能同校,就算是男孩和女孩也不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女子无论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都不能和别的男性有过多的接触,一旦和别的男性接触过多,会引来风言风语,即使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也会让两家人感到羞辱,女子往往会悲愤的自杀。
女子需要有保守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出现不和其他男子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但是封建礼教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只能靠时间来慢慢改变。
所以最终没有男女混校,而是建立单独的女子学校,让女子接受教育。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是学生人数问题,“女子无才便是德”、“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重男轻女”等各种因素影响着很大一部分国人,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接受教育,除非帝国下达强制措施,使得女子必须接受教育,不接受教育,其家庭就要受到除非,但是目前帝国不适合下达强制措施,强制便代表着需要其被动接受,因为强制措施会产生其他一些不良效果,所以帝国一般不会下达强制措施。
不下达强制措施,那接受教育的女子就少了,最后颜学义才决定在市.县地区建立女子学校,每个城市少则一所,最多五所,确保女子学校能够覆盖到县就可以。
第三个则是女子学校老师的问题,女子学校肯定不会有男老师,甚至女子学校只会出现女性,不会出现任何男性。
但是帝国境内女性知识分子很少,能够成为女子学校老师的更少,这也是限制女子学校数量的一个原因。
这是让所有女子接受教育而不能的主要三大原因,至于其他的小原因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在封建社会中出现一个很大的矛盾,很多人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权贵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的女子,这两者便产生严重的矛盾,一方面不希望女子接受教育,什么都不懂才好,另一方面却要求女子才智多一点,女子不接受教育如何能够有才智?
在古代女子无法进入学堂读书,亦无法请老师教授知识,那女子学习知识的方法只能是父母亲自传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母亲传授,父亲自持身份,又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不会给女儿传授知识。
中华帝国成立后,时代已经彻底改变,虽然无法将封建礼教的影响彻底消除,但是其影响也在慢慢降低,新诞生的富人们都想要自己的子女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中产阶级也有足够的钱财让子女都接受教育。
只是之前没有女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只能在家中,由父母传授知识,他们这些父母又能懂得多少知识?
现在专门传授女子知识的女子学校出现了,富人们和中产阶级的女儿终于有了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家人同意接受教育的女子欣喜不已,家人不同意接受教育的女子则非常苦恼,但是在家中,父母为大,女子只能听从父母的意见,不能进行反抗,她们只能默默的期待着有一天她们也能接受教育。
女子学校的出现也让之前的学校变成男子学校,女子学校目前只建立小学,中学还要等三年后才会出现。
女子学校的教育和男子学校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太多的差别,必学的数学、语文、史、体育、常识,选学的美术(书法绘画)、音乐,新增的礼仪。
能有差别的恐怕只有其中的体育和礼仪。
……
马上就要到九月一
喜欢唯我中华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