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接着问,让我笑一会儿先。”吕教授旁边那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笑嘻嘻的说,这就是马博士,一个海龟。自从海龟开始登陆本土,比本土物种要吃香的多。所以本土派和海龟派还是有隔阂的,也会时不时表现出来。
吕教授对马博士不负责任的言辞有些不满,所以没搭话,而是对元齐东说:“我看你这个模型的数学表达方式很奇特,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各种力场的描述有很大不同啊。”
元齐东一伸大拇指,说:“还是吕教授识货。”
吕教授白了他一眼,说:“那我们短时间内也无法对你的矩阵模型做出判断,毕竟太复杂了,估计要是粗略验证一下也得个把月吧。不过为了不耽误时间,你就简单介绍一下你这个研究的过程,让我们也长长见识。”这话说还是有些调侃的意味在里面的。不过元齐东只是笑笑,他还是很喜欢有个讲台来展示自己的成绩的。
元齐东接着说道:“的确如吕教授所说,这一场域是非物质的,不具有质量和能量这样的物理属性,要证明它们的存在很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去年,我偶然间,在一项试验中,意外发现了一种试验衍生物,开始我并没注意,但在进行例行验证的时候,发现它具有类似于黑洞的特性。过程我就不说了,挺繁琐的,结论是,我们意外制造了一种新物质,它是一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自然界中发现过的超高密度物质,我们把这种物质称为‘微黑洞’,也缩写为。
当然,我们不想,也不能制造大型的黑洞,甚至小型的也不允许,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微黑洞也是我们偶然获得的,虽然它的结构和黑洞相同,都是密度极大的物质,但微黑洞的质量较小,所以它的引力也很小,还不足以吞噬周围的物质,但是它还是具有黑洞吞噬一切的特性,因此,它能永不停息地吞噬周围的电子等微小粒子,只要在它的吞噬半径之内。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之后,我们发现微黑洞的质量并不稳定。偶尔会失去一部分质量,比量子逸散效应所失去的要多的多,所以我们没有继续去验证他是否符合黑洞的量子逸散理论。
我们集中精力对所失去的质量进行了研究,我们确认黑洞是和非物质场有联系的,在黑洞的d维曲面,会形成一种界膜,透过界膜,失去的质量被转化为了非物质场的一部分。我认为,黑洞是物质界和非物质场联系的桥梁。
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我得到了你们现在看到的非物质矩阵的数学模型,它的样子有些奇怪。它的时间是可变的,这里的时间概念和我们通常意义的时间概念已经有所不同了,所以超越光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我们把时间复合轴取固定值并缩小一千万倍,得到的图像看起来就会很美,像一朵朵不断绽放的花蕾?这只有在时光……”
元齐东的话让欢笑的人群渐渐降温了。如果这是事先编好的谎言的话,这得花多少工夫呀。再加点时间就可以写篇真正的论文了。
马博士终于止住了笑声,说:“你是如何得到你所说的那个微黑洞并用它来做实验的的呢,据我所知,还没有哪个实验室拥有你所说的微黑洞。不会是你自己制造的吧。”
元齐东说:“的确是我制造的,是我和我的合作者在进行一项实验时,意外获得的。”
马博士激动了,大声说:“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的意思是说你能够制造一种新物质,一种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的物质?你知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黑洞?至少是太阳质量的三倍以上的恒星,在坍缩之后才可能形成黑洞。你知不知道要多大的压力才能形成黑洞?你知不知道要多高的温度?
你知不知道要制造你所说的东西需要什么设备?我敢肯定,那会比最新的射电望远镜还要复杂,比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还要精密。你知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是以亿为单位的,你知道吗?所以你得到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是黑洞。
至于你的理论,我感觉很熟悉,好像自然之子实验室的哈里森教授,也刚刚提出了类似的理论,不过你走在他的前面了,这么快就把他的设想实现了。哈哈哈”
听了马博士的讽刺挖苦,元齐东表情很平和。对于马博士这种比较嚣张的,自以为是的人,他很反感,太讨厌了。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而且不是在某个方面强,而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比你强,甚至撒尿都要比你尿的远,放个屁都要比你臭十倍,还总在嘴边上挂着,显示出来。
面对马博士的疯狂进攻,元齐东倒显得像个旁观者,既不生气也不着急,沉稳得像个教授。而马博士,在那里手舞足蹈,口沫横飞,激动的反倒像个气急败坏的学生。
元齐东想了想,面无表情的说:“我记得哈里森教授。他在《物理在线》上的那篇文章写的的确很好,但他只是对微黑洞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猜想,而他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有分歧的。他认为微黑洞可能存在,但时间会很短,由于密度过大而质量不足,内部的压力会使微黑洞在几毫秒内崩解。而我认为,当质量超过了弓背曲线的极值时,由于宏效应的影响变大,会形成稳定的内核结构,使得微黑洞可以长期存在下去,而且试验证明,我是对的。
至于我是怎么制造的微黑洞,花费了多少钱,对不起,这个是我的商
喜欢智圣传说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