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药互用
这一章也是讲养x,我们先看朱云y祖师的分类批注: “此章,直指坎离两窍之用,为金丹关键也。”现在讲坎离两 窍,坎也是耳朵,离是眼睛,打坐的时候,就是修四个字: “收视返听”。那么佛家呢? “收视”,就是观自在菩萨的法 门,有观有照,是收视的工夫;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
门,则是返听的工夫,这是两条路。佛学在翻译的时候,有 “观世音”、“观自在”两种名称,所代表的则是两种修行的 方法。这是举个例子,说明坎离两窍。
到现在为止,还不晓得这两窍在哪里,还没有找到呢! 在本章里头讲它为金丹的关键,我们修道想修成这一颗丹, 吃下去长生不死,那么这个药在哪里找呢?不在外面找,因 为它就在我们自己生命里头。所以中国有些道书,这个药字 写成左边一个自己的“自”,右边写一个家庭的“家”,自家 下面写一个“水”字,写成“繁”,就是自家本身上的东西。 但是你看到这个“水”字不要误会,连小便都不敢放了,那 就不得了啦!
有些修道家的人一辈子不洗澡,怕洗澡漏了元气,不敢 放p,说放p也把元气放掉了。所以忍p不放,久而久之脸 上一股黑气,大小便中毒了。修道家的千奇百怪,千万不要 走这样错误的路。有许多修道的朋友一看就是这个路数,我, 说你肠子里的瓦斯不放掉,将来里头会结块成病的,那真是 “结丹” 了。那个丹是担心之“担”!结成硬块就只有动 刀了。
上德与下德
第七章原文:“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 不休。”上德、下德两个名称,是老子提出来的。昨天正有 几位先生谈到,有一位素来不同意老子,他对老子的y柔之 道很有意见。
我说老子y柔之道没有错,y柔不是害人,y柔之道最
高是德,所以老子这本书称《道德经》。我说你老兄不要忘 飞 了,老子这一本书分上下两部,上经专门讲道,下经专门讲 |:豸 德。中国古代的文化四书五经,“道德”两个字不是连起来 用的,道是道,德是德。道是讲体,德是讲用,讲行为,而 且古人解释“德”字,德者得也,一件事情做出来,有很好 的成果谓之得。那么上德、下德这两个名词,在老子的书上 是属于下章。我们拿现在的观念讲,最上好的行为是上德, 次好的行为是下德。可是在《参同契》这里不同了,上德是 升华的,下德是普通做基础的。
’ 原文又有两个名词也属于《道德经》,一个是无为,一 个是为之,就是有为。前天有一位同学写r记,提到吕纯y 《百字铭》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他对这一句解释 不通,在r记上提出要我解答。吕纯y“降心”两个字采自 《金刚经》,有意地把这个妄念空掉,有意就是有为,有为工 夫是不对的。“为不为”,实际上是为而无为,不要真有意去 做,那样就落于痕迹,变成下乘道法。这不是很简单的两句 话吗?那么你说我不要打坐,不要修道就成道了,不行!非 “为”不可。你还是要照规矩来,所以为而不为。上德是无 为之道,上品丹法什么都不求。
昨天有一位青年朋友来,是修道家的,进门我一看,就 知道他肝脏有病,因此而来求道。这叫做“临老投僧,临死 抱佛”,快要死的时候找和尚来念经了,修道的人也多半如 此。我说你这个青年人,身体不好来修道,你有什么工夫? 他说他学的无为法,我也只好笑笑,真是开口说大话,空口 说白话。等于学禅学佛的讲放下,放下已经是有为法,有个
可放下的已经不对了。无为法是自然的,就是这样,一切无 所为。假使我进一步问你,你既然无为,何必修道?修道就 是有为了,修都不要修,还有个什么道呢?道也不要道,那 就是上品丹法,真正无为。
所以这个之难,上品丹法“不以察求”,不是在里头闭 起眼睛打坐观察,看个光啊!守个气呀!还守个窍呀!打坐 的人守窍,当你守在这里,心不晓得想到哪里去了。哪个人 能够守窍守到永远不动一个念头的?如果有这样的人,虽然 不神通,也要神经了。有些人说,我这里在跳,你天天看守 着这里,那个气血向这里冲,搞得不好就是鼻子出血,如果 作意太过,尤其是中老年人,加上血压不对的。算不定就脑 充血。千万不要玩这个,最好走上品丹法,“上德无为,不 以察求”,也不要守,也不要管。我上次提过道家的《清静 经》,你们好好去看一看,文字很短,内容非常非常好。佛 教的《心经》是讲心x之道,《清静经》里头还带着讲工夫, 这个是上德。
“下德为之”,等而下之,是有为的工夫,做有为工夫 “其用不休”,要以不休起用。后来佛家也采用,实际上这个 是老子的东西,在有为与无为之间修道做工夫,究竟是有为 法,还是无为法?形而上道是本体,是无为的;但是我们不 管是学佛修道,修的都是有为法。佛法最高是空,因为我们 达不到空,所以所用的方法都是
喜欢我说参同契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