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鐭的使节团在秣陵关等了半个月,终于获准离开,跟随席宝田所部一起去前线。
随着宁镇战役的不断升级,明军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南京方面,楚军的二线防区大部分被友军接管,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战场。
和朱聿鐭一起同行的,除了席宝田所部之外,还有刚从衢州府调来的吉安营,以及原来驻守当涂的平江营、东莞营各一部,据说镇筸营也调到南京来了,不过他们轻装简行一路强行军,从南边的高淳县进入宁镇山区,和朱聿鐭走的不是一条路……除了通城营、岳州营、通山营和闯营,一半以上的楚军都相继投入宁镇战役,连续的激战下,汪克凡的兵力却不减反增,越打越多。
但这也是汪克凡所有的筹码了,通城营守卫仙霞古道,岳州营和通山营看住湖南老家,闯营盯住孔有德,哪个都非常重要,哪个都动不了,他已经掏光身上的最后一个铜板,宁镇战役能够获胜,成败在此一举。
从江西到宁镇山区七百里的补给线,现在由将近两万明军守卫,其中大部分是金声桓、傅鼎铨和卜从善的部队,楚军的步兵则全部进山,只有西骑营和江骑营分驻当涂和东至县,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充当救火队员。
十天前,西骑营和李成栋的部将马宝打了一仗,并将其击溃,李成栋接连损兵折将,部下可战之兵剩下不到三千,缩在衢州府不敢再冒头。
西骑营的捷报刚刚传来,江骑营那边马上也打一个胜仗。满清当涂知府吴一品投降后,暗中安排内应,配合江骑营发动奇袭,一举攻占高淳县。高淳县位于溧水县西南,楚军占领这里后。又打通了一条进入宁镇山区的路,粮秣辎重既可以走秣陵关,又可以走高淳县,后勤运输变得更加通畅。
朱聿鐭一行进山后,仿佛溶入了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后方往上运粮秣辎重和武器弹药。前线往下运伤兵和俘虏,再加上来回调动部队,从早到晚都是一片忙碌景象,入夜后往往还有辎重部队打着火把继续前进。
“现在的道好走多啦!”
带路的向导介绍道:“山里的路太窄,随便哪个地方一卡就是两三个时辰。以前一天能走十几里路就算不错,现在托王爷的福,一天能走二十多里。”
“一天只能走十几里路?这也太慢了吧!”朱聿鐭愕然不解。
“不算慢了。”户部主事张汉儒摇了摇头,露出情绪复杂的笑容:“辎重粮秣运转不易,进山后尤其艰难,一天能走十几里就算很不错的,能走二十多里更加了不起……”
在朱聿鐭这种外行看来,楚军的后勤运输非常忙乱。效率低下,但在张汉儒这种内行看来,楚军的后勤运输却是忙而不乱。似慢实快。
到了宁镇战役这种级别的大规模会战,交战双方比拼的就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除了三军将士的奋勇厮杀,后勤运输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你有再多的兵员物资和武器弹药,运不上去也是白搭。把补给物资及时投送到前线,甚至比一两场局部战斗的胜利更加重要……在人口稀少的宁镇山区里。济尔哈朗不可能再以战养战,明清两军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八旗兵入关前后能够所向披靡。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以战养战,靠抢掠富庶的中原地区来维持补给,完全不受后勤辎重的拖累。等到中原既定之后八旗兵失去这个优势,战绩就惨不忍睹的看不成了,比如康熙三征噶尔丹差点没累死。)
张汉儒是户部主事,有过类似的后勤组织经验,对其中的难度深有感触。
“学生第一次听说楚军‘后勤部’的时候,很是不以为然。我大明用兵,粮秣辎重素来由户部、兵部、粮道署、各军提调官共同筹措转运,楚军别出心裁再设一个后勤部,难免令出多门,徒增纠葛事端……如今看来,楚军的后勤部却是专事专管,把粮秣辎重安排得井井有条,了不起!果真了不起!”
“怎么,比朝廷做得更好吗?”朱聿鐭很惊讶。
在他的印象中,军队里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连算账都不会,和户部、兵部、粮道署那些“专业人才”根本没法比。
“实不瞒殿下,楚军后勤部远胜朝廷各署,其实……其实不应相提并论的,单论输送粮秣军资之法,其中高下有如云泥之别!”张汉儒叹了口气:“我朝素来以文驭武,文臣武将之间有些对不上榫头,很难齐心协力输送粮秣。况且各军各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连‘知己知彼’的知己都做不到,又怎能‘百战百胜’?”
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后勤运输,就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太多的组织工作要做,张汉儒这些天仔细观察,楚军后勤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相关流程,对每个细节都做到量化和标准化,才能实现这种高效的后勤运输。
比如楚军的后勤物资都实现基数化管理,张天禄第一次听到“战材基数”、“弹药基数”这两个词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后来才发现其中包罗万象,每个作战单位在一次战斗中使用的各种消耗物资都有准确的数量规定,子弹、炮弹、药品、箭矢、火药、食物……大到一个整编制的营哨,小到一个普通士兵,在补给中按照规定的基数进行配发。
规定了补给物资的基数,就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保障制度,从统计到储备,再到运输和补充,后勤补给完成了标准化管理,也便于计算、沟通和保密。同
喜欢残明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