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有限,民智民力需要在农业之外得到展现,民众急需获得农业之外的生活机会,但国家对工商业的控制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无法实现,民众被迫局限在农业这一狭窄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国家财政开支持续增长的趋势和官僚的盘剥,农民负担日益加重,“三农”问题变得十分突出。与国家的暴力性相联,我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也总是通过暴力获得暂时的缓解,虽然也曾有过为减轻农民负担而试行的“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但由于基本财政体制不变,农民负担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致使“三农”问题成为历朝历代不断的梦魇。北宋王安石企图改变权力资源配置格局的改革在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下失败。
明太祖从宋朝灭亡的教训中看不到“三农”问题的财政根源和农业基础型国家集权财政体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反而认为是工商业的发展使然,因此改变了宋朝向民间释放权力资源,以最先进部门作为财政税收基础的努力方向,代之以最落后的经济部门,重新确定了全国小自耕农为主的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并实行恐怖政治,致力于维持这种结构,其决策不是开放的和扩张的,而是全面收敛,本已有所松动的农业基础型国家集权财政体制重新得到巩固。有学者称之为“洪武型财政”,是对宋朝企图全面突破而失败之后的全面反动和倒退。
明朝财政体制的上述性质,必然启动和加剧社会核心部分因无法抑制的而导致的自我毁灭和“逆现代”的趋势,并最终因严重的“三农”问题导致国家合法性产生危机,并最终在农民起义中灰挥烟灭。清朝和以民主共和为理想的中华也因未能在财政体制的转换上取得突破而无法逃脱同样的历史命运。对我国古代和近代财政体制的分析,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对“历史周期率”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对我们今天审视和最终解决仍然突出的“三农”问题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和启示作用。我们今天存在的“三农”问题从很大程度说是历史的延续,因此,解决问题的出路依然在于财政体制的突破。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
喜欢官商秘史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