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位作者在章节的总结中用一种很遗憾的语气写道:“该死的大雨帮了犹太人的大忙,如果没有这场不凑巧的雨,战斗的结果将是另外一回事儿!”
那么,那一天的雨真的那么不凑巧,对战斗的影响真的那么大吗?很遗憾事实依然跟波兰人的描述有相当的差距。那一天确实下雨了,不过雨并不大,用马科夫的话说:“这该死的毛毛细雨真让人厌烦,滴滴答答的不给人一个痛快,要么你就爽快地下一场大雨,要么你就干脆出太阳,我恨阴雨天!”
很显然,雨并不大,而且从马科夫的描述来看,也已经下了很久了。既然如此,波兰人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实际上波兰人之所以会失败,原因非常简单,他们小看了山顶上的二连,以为有整整一个营外带炮兵的支援,拿下一个“该死的小山坡”(比埃纽克的原话)根本就不成问题。
所以在进攻中,波兰人完全不是一口气就将整整一个营投入进去,实际上整个上午都只有一连在单独进攻,等打了一个上午,当比埃纽克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要严峻得多的时候,才将剩下的部队投入战场。而此时,已经太迟了。
为什么?因为比埃纽克的营在这个上午已经消耗掉了大部分锐气,而山头上的二连却完全相反,原本他们只打算坚守阵地四五个小时就跑路。可是整整一个晚上,波兰人都没有来找他们的麻烦,外带着还扛了一个上午,可以说他们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对于全连上下的官兵来说,这仗打得舒服惬意,那真是士气高昂,巴不得再多给波兰人来两下狠的,甚至准备长久的在175.2高地驻守下去了。
“三营二连打得不错,打得很聪明!”
当米罗诺夫得知了二连的所作所为时,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作为一个很会打仗的军人,他欣赏那些灵活主动会想办法完成任务的部下。无疑,马科夫的战法就比三营其他两个连长聪明许多。而正是他的大胆行动,给波兰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让他们无法将全部的兵力投入进攻,为主力争取了时间。
如果可能的话,米罗诺夫希望所有的部下都如马科夫一样聪明,不过很可惜,军事天才总是少数。独立骑兵旅的大部分军官只能说循规蹈矩,他们只能一板一眼的执行上级的命令,缺少天才的闪光。
所以哪怕马科夫的二连打得很聪明很精彩,但是独立骑兵旅的伤亡依然很大。大部分来不得收拢就匆匆跟敌人遭遇的部队,都遭受了重创。犹太人虽然打得很勇敢很坚决,确实贯彻了米罗诺夫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命令,但是战场上的形势对他们却极其不利,6月15日下午,米罗诺夫剩余的部队已经被压缩在了河畔。
此时,独立骑兵旅背后就是布格河,他们没有援兵,伤亡惨重,而且极其疲劳。但是他们却不能撤退,更不能投降,只能咬牙苦苦的支撑……
“我不要听什么进展缓慢!加快速度!我要求你们今晚必须赶到预定位置!这是死命令,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完不成任务你就提头来见我!”
李晓峰重重地挂断了电话,他很少用如此强烈地语气对乌博列维奇说话,他也知道这位前敌总指挥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麻烦,但是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能就此歼灭毕苏斯基的主力,那就意味着乌克兰、白俄罗斯依然会是一团浆糊,甚至随着德奥跟协约国集团达成一致,俄国的内战也将继续持续,而这是他无法接受,更不可忍受的!
ps:鞠躬感谢大爆炸理论、胡德海军上将、随风的旅人和尤文图斯同志!
喜欢天兵在1917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