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他们临危受命,接管东北的七十九军,在东三省的土地上开始了对日军的绝地反击。几年后他们被调回南京,却同样是一种临危受命。上一次是抗争,这一次是保卫。
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但他们还是手握刀枪的军人,还是战场上可以横扫千军的剑与诅咒。
危局就在眼前,胜利遥遥无期,但他们始终一起面对。
蓝河敲开了办公室的门,面对着好久不见的教育长,肃然敬礼。
此时的他不是那个身着便衣、穿梭于城市之间刺探情报的军统行动队员,而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直属二团的团长,正式庄重的军装在身,血液顺着笔直的脊背线涌入那颗义愤填膺的心脏。
昔日的某一天,也是在这间办公室,叶修和蓝河身着军装并肩站立,接受教育长颁发的学院奖励,听着一句句有关精忠报国的训导,纹丝不动站得笔直。
而今还是这里,是蓝河一个人,在这个他和叶修同在的国家身处危难之际,接受命令,准备战斗。
是谁和你并肩,是谁和你相背而行,终归是不可强求的际遇。
但是,这份他们共同希冀的国泰民安,依然藏身在纷飞的战火之后。
这一刻他们不再并肩而战,但他们的内心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
那他们就从未缺席过对方的世界。
注:1、海歼计划----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2、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确实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但主角所在的番号什么的是我编的,请勿较真。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九日,驻兵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有两名士兵驱车冲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守军当场击毙。八月十三日,日军以此为由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序幕。
中国军队集结上海,进行顽强抵抗,但日军的猛烈进攻使中方伤亡惨重。自日军的大部队从长江口登陆以来,守军的正面和侧翼都相继遭受重创,陷于了进退两难的苦战。
到十一月十二日,最后的守军也从上海市区撤退,上海宣布陷落,淞沪会战以中方的失败告终。
蓝河率领仅剩的几百人向南京撤退,一路无话。
原本,军人就是要上战场拼杀的,为大部队作撤退掩护,即使搭上所有的人姓名也在所不惜。流血牺牲对于他们来说早就是家常便饭,当初每一个进入中央军校的人,就都已经默认了自己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可是,战场上不会被原谅的,就是决策的失误,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
十月二十日,日军秘密集结第十军,意图对上海的国军进行合围。等到十一月五日第十军第八师已经登陆,南京政府却还在幻想九国公约的签约国可以发表联合声明压制日本,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
西方国家绥靖风气浓重的很,巴不得高高挂起什么事都不管,当然没可能理会南京方面的请求。几天后,日军的包围圈形成在即,前线的军队便军心大乱。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犹豫迟疑的拖延,导致最后的撤退变成了溃逃,仓促之间几十万国军拥挤在通往南京的几条公路上,日军正好趁此机会狂轰滥炸,原本实力相当的战斗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屠杀。
蓝河所率的直属二团,坚守苏州桥北岸,直到最后的撤退命令发下来才撤出战斗岗位。排兵布阵想要来一场痛痛快快的阻击战甚至是反击战,没想到因为高层决策的失误,全局大乱,这支教导总队的精锐,最后只剩下了不足一千人,几近弹尽粮绝。
纵使蓝河有通天的本事,也仅仅能做到独善其身,做不到力挽狂澜。如果拼尽了二团的力量可以扭转败局,哪怕拼到一个人都不剩,蓝河也会毫不犹豫。可是他连战死沙场的机会都没有,只有屈辱窝火的撤退。
上海就这么丢了,这片少有的繁华之地,在自己逃跑的背后遭受日寇铁蹄的□□,被军队放弃,成为任人欺凌的弱者。
那些平民百姓怎么办?那些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友怎么办?撤退的士兵想到了却又恨这时的无可奈何,而那些军政高官,却还有相当一部分打算着妥协求和。
家园将亡,山河破碎,国将不国。
这是超出身体伤痛千万倍的,对于一个军人的羞辱和伤害。
然而更加让人不堪回首的噩梦还在后面。
日军攻打上海的同时,由于周边防务不到位,距离上海仅仅三百多公里的南京也成为了日军的进攻目标。守军各自为战分散撤退,可是已经来不及再一次精心部署南京的守卫了。情势万分危急,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南京几乎已经成为了囊中之物。
八万国军据城坚守,却难以掩盖淞沪战场惨败之后的颓势。上面随即迁都重庆,并于十二月十一日向南京守军下达了撤退命令。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喜欢(全职高手同人)缺席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