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他手下做事儿的,上到左相李斯全族,下至偏远郡县的长官,哪个都不能同意。如果官员选拔,纯以读书考试来定,那么是对现有贵族豪强利益的一次根本性触动。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要命。
政策再好,没人去推动执行,也是空话。
政令不出咸阳城,为之奈何?
眼下还有比科举制推动更重要紧迫的事情,胡亥深知,由咸阳书院开始的改革,徐徐方能图之。
是日太原郡守崔源入宫觐见,汇报政务,等待官职调动。
崔源作为郡守,政绩斐然,太原郡政通人和。
而这崔源还有个好儿子崔茂。
这崔茂便是此前,因务农有方,得胡亥接见,并与皇帝推敲改进农业之法的实干派青年人物。
如今崔茂主张试行的种田方法,已经在帝国北方大面积推广开来,极大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其功劳可以说比之北鼎匈奴的蒙盐等人还要高。
只要不是大灾年,大秦黔首都不会再饿肚子了。
然而崔茂在朝堂之上,仍只是个不起眼的“农人”。
这次崔源入宫述职,胡亥特意召见崔茂,与崔氏父子一同用了晚膳。
宴上君臣尽欢。
辞别皇帝后,崔源与崔茂父子俩迎着夏夜凉风出宫。
崔茂道:“父亲远途奔波而来,咱们回去歇息。”
崔源道:“礼物你备好了吗?”
“照着父亲吩咐的,为老丞相准备的贺礼已经备下了。”
崔源点点头,道:“我今夜出城,明早就能赶到恩师庄子上,早早拜见,才是做学生的礼仪。况且又值恩师九十大寿。”
“可需儿子陪同?”
崔源想了一想,恩师一门四侯爵,子孙遍及朝野军中,若儿子能续上这层师生情谊,总不会是坏事。
“你自然也要一同去的。”
第242章
前去为老丞相祝寿的官员中, 崔源与崔茂父子俩都还算不上显耀的,大半个朝廷的要员都送了贺礼, 凡是时间允许的, 都亲自前去登门拜贺。
虽然得皇帝恩赐,保留了左相的官职,但是李斯这些年来已经不再处理政务。只在近郊庄子上颐养天年,偶尔为子孙点拨迷惑, 应陛下邀请私下对谈重大国事,再有就是见一见他的学生们了。
近些年来,连这些权倾朝野的学生们, 李斯都有些懒怠接见了。
遥想当初他七十大寿的时候,还做着荥阳郡守的长子李由与各方学生前来咸阳祝寿, 把相府围的水泄不通。
那时候李斯还因为荣耀而感到高兴。
如今二十五年下来, 年年做大寿,早把李斯给过疲了。
这九十五大寿, 照李斯私心, 还不如自己关起门来练几个字舒服。
然而儿孙们的孝名要顾及, 学生们的体面要照顾,又是逢五的岁数,没奈何——还得做大寿。
生辰当日,就连宫里都来人,赏赐了皇帝亲笔所写的“寿”字。
李斯强撑着精神,应付了半日,便脱了见客衣裳, 回后院做他养生练气的功夫去了。
众贺客也并非真为“李斯”这个人而来,也就顺势往正掌权的李由跟前去。
李由应付了半日,还有皇帝交待的政务要处理,只能叫长子李焰出面,足闹了一日一夜,才把众客人敷衍过了。
崔源与崔茂父子俩骑马离开这繁华才过的庄子。
崔源感叹道:“等我老了的时候,若能有恩师半分风光,便能含笑九泉了。”见儿子低头不语、神色郁郁,便问道:“怎么了?”
崔茂黑瘦的手指攥着马缰,待要说实话,又怕惹父亲不悦,只道:“儿子想农人领铁具的事情呢……”
崔源无奈道:“你呀你。也罢,兴许陛下就是取你这质朴的性子。”否则,怎么几个儿子里独有崔茂得了陛下青眼呢?
父子俩打马跑远了。
夏夜繁星之下,老丞相灯火通明的庄园坐落于暗色的山水间,恍如仙境在人间。
胡亥写赐给李斯的“寿”字时,嬴祚与嬴嫣就趴在一旁看着,听赵乾向皇帝汇报前去祝寿的人员名单与送去的贺礼。
嬴祚问道:“为什么老丞相过生辰,会去这么多人呐?”在他印象中,连他做汉王的亲舅舅,都没有这么大的排场。
胡亥凝神写完最后一笔,端详着那“寿”字,道:“李斯做过许多人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又是九十五高寿,去拜贺的人自然多。”
嬴祚点点头,忽然问道:“可以让张良老师也来御书房教我们吗?”
“怎么?你不想去园子了?”
“也不是。就是老师总在园子里,都见识不到我们大秦的繁华。”
胡亥微微一笑,这孩子是变着法帮张良求情,想要把张良放出来呢。
“祚儿呐。”胡亥轻声道:“朕让他在园子里,是保护他
喜欢朕的大秦要亡了!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