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很残忍的存在,它可不会管你愿不愿意,又或者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你拍了电影,而电影没赚到钱,所以你不行。
这就是娱乐圈的规则。
一直以来顾云开都在努力走演技路线,毕竟踩在《风月别离》的成功基石往前走,这让他跟不少花瓶演员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可是商业片并不只是单纯的看演技,还看号召力——夏普就是其中翘楚。顾云开拒绝参加综艺之类的积累人气,就只能靠作品说话,只要作品足够有质量,或者说赚的钱多,那他就会有很多机会。
这会儿倒是赚了五百万,电影上映之后搞不好要倒赔几千万呢。
但,要是能借此跟史密斯搭上关系,也算是值得,可是既然史密斯愿意开出几百万的片酬,很可能就是没有那个意思……
不过这件事也许并不算是什么坏事,顾云开一直以来在镜头前演的角色都是风度翩翩、温文儒雅的,甚至连封三郎也有点卖脸跟身手的事。演技高低这种东西观众看不出来那么细致,就算是得奖的影帝影后照旧有人拿过被群嘲的金莓奖,所以在大众包括圈子的定位上,顾云开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花瓶。
《永恒的孤独》下映后还有影评人评价电影里每个角色的演技,谈到顾云开的时候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全是喷他演技差到爆,全程就是花瓶,完全被夏普带着走,而结尾是:不过既然顾云开都长成这样了,那演技也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粉丝怒喷的也有,欣然接受这对颜值认可的言论也有。
当然,事实上顾云开也是个很有演技的花瓶,粉丝会称之为演技派,介绍的时候也常认为顾云开是个实力派演员,然而纵观他的角色历程,绝大多数逃不出帅、酷两种形容,甚至扭曲病态的邵医生也是优雅从容,对于专业的影评人跟更高一些的奖项评审而言,这就是个花瓶。
而从好的方面来想——
演员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划分,其中最害怕的就是定型,比如有些演员你看到他就会想到某个特定的角色,比如说孙悟空、老友记里的六位主角、钢铁侠、林黛玉、憨豆先生、还有某位因为饰演家暴男而常年出现在新闻婚姻相关头条的冯老师、莱娅公主……
以上的有个别当然也有其他出彩的作品,不过绝大多数人想起相关演员的时候,绝大多数都会想到同一个角色。
演员一人千面才是最高的赞誉,不管是演员成就角色,还是角色成就了演员,定型总归不是什么好事,更别提顾云开还没有出演过什么相当经典的作品——在《永恒的孤独》里最出彩的毕竟是丘奇而不是加西亚。
史密斯这次的剧本还可以,加上男主的戏份很吃重,也许是次尝试转型的好机会,说不准电影没成功但是角色成功了呢?
即便转型失败,大众也会开始对顾云开的演技有个相对应的印象。
顾见月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如果《灯如昼》不打算再拍续集,而史密斯的文艺片又彻底扑街,那就只能暂时吃《特工联盟》的老本避避风头。不过文艺片扑街不像是商业片扑街那么的性质严重,更别提顾云开身后还有那几部垫底,最多就是史密斯的文艺片上映那段时间口碑坏点,不会严重影响到事业
“就当磨炼演技,别担心了。”顾云开微微笑着,倒是没像顾见月那么忧心忡忡的。通常情况下,一个演员要接剧本首先是要先经过经纪人这一关的,毕竟明星没那么多时间,他们要演戏,在不同的剧组团团转,多得时候一年拍摄十几部作品的也不是没有,努力的吃青春饭,而且随着圈子人物的泛滥,其实并没有外人想的那么高大上。
绝大多数明星很可能文化程度都不算高,对自己的职业毫无规划,而像商业上的许多问题也不太清楚,甚至素质方面也称不上优秀,如同顾云开这种可以自己独立处理合同的属于少数——大多数明星都选择雇佣律师顾问等等。经纪人也就由此滋生,他们专门负责为明星们处理烂摊子跟规划未来的发展前途。
不过这也导致发生了不少演员被经纪人坑的事情。
毕竟两者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多得是经纪人为了赚快钱不管艺人未来的发展路线,竭力压榨现在的资源跟名气,哄抬身价,导致错失绝佳的发展机会。所以一名经纪人有没有实力是一点,他能不能有职业操守又是一点。
而顾云开跟顾见月之间就不存在这个顾虑,首先顾见月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次有些父母也许会把孩子当摇钱树,可是顾见月绝不会把钱排到顾云开前面去。
倒不如说在这个圈子里混迹,顾见月更看重的是顾云开的想法。
史密斯这次来访是直接越过了顾见月,尽管顾见月知道,却没有到场,当时顾云开是打算有个合理的借口,毕竟经纪人不在,他就能有借口随时拒绝,比如在我的经纪人不在时不谈工作之类的。史密斯估计本来也只是想观察一下顾云开,哪知道两个人就把事情谈定下来了,这才之后再联系经纪人。
这属于相当少的特例了。
“这个剧本可算不上好,我觉得不会太卖座,更别提是史密斯导演执导的了。”虽然心里一清二楚,但是顾见月还是忍不住抱怨道,“投资也不算多,又是少见的文艺爱情片
喜欢男神总想退圈卖保险[娱乐圈]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