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唐王朝天下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对王更是赞扬不已,频频歌功颂德,称其为兼善天下的良将。
若干年后,王李琰加同一名挚友自京城消失,于蜀地退隐,自此销声匿迹,无人再见其面。
由于王的劳苦功高,为唐王朝奠下了往后开创太平盛世的基础,长达好几百年。
直到晚唐,帝威不再,后宫秽乱,宦官专权,群雄讨伐声四起,宫廷逐渐式微,才由赵氏夺得了李家的天下--
《本书完》
简介:
原告凤奴要讨个公道!凶手另有其人?这种话李琰还是留着去对别人说吧!他「谋色害命」的罪名已成立,不但杀了义父,还伙同奸人对他下药,以亲自替他「解毒」来掩饰罪行,继续「加害」他……认罪吧!以为又送礼又百般献殷勤,他就会从轻量刑吗?这家伙若是再不自首,一旦让他有机会揭穿,他就要动用「私刑」,判他终生都不得靠近他三尺!……
被告李琰喊冤!他以将军之名起誓:他绝不是个趁人之危的登徒子,更不是个油嘴滑舌之人……凤奴判决不公,他决定主动出击为自己平反冤情──他游走「法律边缘」带他出府来一趟知「性」之旅,没想到半路遇刺,他英雄救美却陷于地牢……咦?「苦肉计」似乎见效,看来他「迎娶」凤奴进门的日子近了……
楔子
唐朝盛世时期,存在于社会的最低阶层人种是昆仑奴。
他们住在京城最灰暗的角落里,受到世人不平等的对待与唾弃;他们往往是贵族们买来当奴隶的,地位十分低下。
而被贵族们买走的昆仑奴,大多数终生成为他们的家奴;而有些昆仑奴自外城入京,并不会成为贵族的家奴,他们可能是水手、小贩、游民,或是拥有一身绝技的琴师以及艺术家。
而这个故事,便是描述一名拥有天仙绝色的汉人,由于在很小的时候便让家人拋弃,让一名昆仑奴隶捡回家抚养长大,成了昆仑奴的他与一名贵族亲王相恋的故事--
第一章
那年腊月,大雪纷飞。
过分寒冷的气候,让京城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十年未见如此严寒的大雪,就像欲冻僵人的猖狂,让一向热闹非凡的市井大街一片萧瑟索然。
位于京城东面,有一处占地百里、金碧辉煌的大宅。宅子的大门匾额上题了三个龙飞凤舞的字--“王府”,其为当今圣上的第六位胞弟王李琰的宅第。
李琰,一个让人敬畏又仰慕的名字。
不同于一般皇族亲王的糜烂,他手握兵权,终年在外域为朝廷征战,战绩辉煌,名声显赫四方;因为他的骁勇善战,外族俯首称臣者不计其数。
李琰的为人更是恢宏大度、魁伟英武,其威望在人民心目中,甚至高过终日于皇宫内戏玩嫔妃的皇帝。
不过,许多人都猜测着王或许有朝一日会起兵造反,但英勇无比的李琰现已过而立之年,却只是年年驰骋沙场,为国争光,丝毫没有掠夺天下的雄心。
那年冬令,就在人人过着安逸的太平日子时,李琰在斥退蛮夷、巩固好东北辽西一带的边防,命其大将王吉昌驻守之后,便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班师回朝。
李琰要回京一事是轰动朝野上下,满朝的文武百官,就连圣上都已从立夏之日望眼欲穿地等了他快半年,如今却仍不见他的英姿。
那么究竟李琰人是去了哪里呢?
王府
“胆敢这样忽视天子的命令,一回京就躲得不见人影、销声匿迹的人,大概就只有六哥你了。”
一名笑脸吟吟、穿著光鲜衣裳的英俊公子,他手持靛扇,对着正在书房内专心挥毫、默不作声的兄长说道。
埋首于书案前的李琰神色凛然地抬起头,觑了眼这名有点玩世不恭的男子后,低声道:“琛,将那边的字帖拿来。”李琰伸手比了比李琛背后,搁置在漆黑木柜上的名家字帖,他命令完后随即又不动声色地低头去写他的字。
对于兄长目中无人的行为实在是感到叹为观止。李琛递上字帖后,就自动自发地坐在李琰的身边,眼睛眨也不眨地瞧着他。
对于他这个同父异母的亲哥哥,李琛是打从心底佩服;放眼当今的十六位皇子中,性子颇倔的李琛在小的时候对谁都是不理不睬的,但却唯独喜欢亲近个性豪放的李琰。
说起李琛对他这位兄长的尊敬,还是在他十岁那年,李琰大破在边境为祸多年的蛮族突厥,并生擒突厥可汗,迫使胡人对我邦俯首称臣的壮举;当时李琰领着十万大军回朝,他还记得万人立于城门欢呼时的盛况。
那时,朝野正为立新皇帝的事而动荡不安,千万人都忧心着李琰会拥兵自重,进而造反。
但李琰只是在兵临城下时,当着所有京城人民与天子的面前,大喝道:
“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那一声震撼天地的自白,让百姓们皆潸然泪下,顿时欢声雷动,无人不为之动容。
而当时还年幼的十三皇子李琛,就是看见了李琰这样从容不迫、坦荡荡的男儿样貌,才会让他如此打从心底地敬重这位胞兄。
而后,李琰又过了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好不容易平息前线为乱的胡人,如今才得以归国。而唯有李琛知道李琰为何躲避进京,宁愿在王府也不愿进宫面圣。
“我说六哥,母后期盼抱孙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啦!二哥增产
喜欢宠奴(出书版)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