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上巳节,本该是举行“祓除畔浴”的好时候,但从年初一直忙到现在的李笠,没空搞什么活动。
此刻,他乘船来到‘彭城湖’东北畔某地,在岸上军营营地一隅,看着地上摊开的煤样,喜形于色。
煤样来自据此东北外数里地区,那里到处都能用“洛阳铲”轻易挖出煤来。
勘探人员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虽然之前一直在打仗,但李笠派出的勘探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在这片地区勘探。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以及“洛阳铲”这种工具协助勘探,勘探人员用了大半年时间,终于找到了煤矿矿脉。
而这个时代对煤的称呼是“石炭”。
几名男子在一旁介绍情况,因为口音严重,需要人转述:“这里以前,就有人捡到石炭,只是荒郊野岭的,开采不易。”
“若生火做饭,在周围樵采即可,没人会费力气来此开采石炭再运回去。”
“可如今,水泊就在不远处,开采的石炭,用船运出去,很方便,只是不知能卖上什么价钱,能卖多久。”
“毕竟,自古以来,从没听说石炭能赚钱的。”
李笠听到这里,抬头看向那几个男子。
这几位都是中年人,穿戴有别于一般的草民,为附近一些宗族的代表,简而言之,就是地头蛇。
几位中年男子见李笠看着他们,赶紧挤出笑脸,一副谦卑的模样。
李笠开口说道:“本官坐镇徐州,为国分忧,既然来了,就不会走,有本官在此,齐国兵马,休想肆虐!”
这可不是说大话,事实证明,他就是有这个本事,当然,地头蛇们也是知道这一点,才会试着‘合作’。
结果没想到居然是挖石炭,或称“煤”。
李笠尽可能用简单的语句,向地头蛇们描述一个美好的前景:“本官为长远计,要大兴煤矿,此处既然煤炭丰富,州廨会投入人力物力开采,煤绝不愁卖。”
“诸位只要倾力相助,本官不会让诸位百忙一场,开采出来的煤炭,就按方才说好的价格,有多少,州廨收多少。”
“你们可能会问,官府要这么多煤炭有何用?当然有用,彭城、寒山驻扎那么多兵马、青壮,还有公廨官吏,以及回迁百姓,每日消耗的燃料,可不少。”
“其次,公廨要办砖场,以煤为燃料,用量不会少。”
“再有。”李笠说着说着,指着北面,“再往北数十里,有铁矿,公廨要办铁冶,以煤炼铁,将利国铁....咳咳咳”
他差点说漏嘴,赶紧纠正:“将利国利民的大事,办成。”
空口无凭,在场的都是人精,不可能就凭李笠几句话,便相信跟着公廨做事就能有好前途。
但是,李笠接连击败了齐国大军,还把御驾亲征的齐帝都打跑了,有如此战绩在,地头蛇们,还是想试一试能否通过‘合作’,为自己和家族捞些好处。
“使君,北面果然有铁矿?”一人试探着问,李笠点点头:“当然,据说从汉时起,那里就有铁冶了,不过矿脉小,所以不出名。”
“现在不一样,官府派人勘探,找到了新矿脉,州廨要在那里办铁冶,需要大量燃料,煤,正合适。”
一名年长者问:“使君,小人听说,听说用煤炼出的铁,很脆,不能用啊。”
“说得没错,但是,建康东冶已经有了新办法,可以用煤,炼出上好的铁料,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
话都说到这份上,地头蛇们大概了解李笠的想法。
徐州地界,已经归北朝上百年,不过对于地头蛇们来说,朝廷是谁,无所谓,反正不管是南边还是北边,控制彭城的朝廷,都需要他们这些当地人帮忙。
如今,这位‘李使君’就需要他们帮忙,说“合作”,说要“一起发财”。
办法就是开采煤矿,而这片地区,土层下就有石炭(煤),不是很深,开采起来不难。
官府要办煤矿,但一下子没那么多人力物力大规模开采,所以需要各家帮忙,也开煤矿,增加产量。
只要“李使君”信守诺言,按照说好的价格,收购开采出来的煤,那么各家收入会很可观。
这收入,不是梁国的破烂铁钱,也不是什么布帛,而是盐。
他们有了盐,再转卖各地,利润可不低,因为自古以来,贩盐都是暴利的买卖。
更别说,和官府合作,还有其他便利。
李笠说了一通,让吏员带着这几位去办相关事宜,自己弯下腰,捡起一段煤样,仔细端详起来。
那一世,他去过微山湖旅游,所以在徐州逗留过。
因为很留意旅游区简介里的各种历史介绍,所以知道了徐州的一些发展历史。
近代洋务运动,徐州是个有煤有铁的好地方,煤、铁矿较为集中,其位置就在徐州以北数十里外的利国驿附近。
利国驿中的“利国”,是历史上留下的地名,据说北宋时,利国铁冶就很出名了。
到了近代洋务运动,因为官府在利国驿附近发现新的大型煤矿、大型铁矿,便办起了煤、铁厂矿产业。
徐州各地还有不少煤矿,所以曾经有煤都之称。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琐碎、不起眼的知识,李笠才敢打徐州(彭城)的主意。
这个地方,为四战之地,虽然重要,但目前以梁国的国力来说,不好守,又不好屯田。
在其他人看来,如同鸡肋。
但在李
喜欢乱世栋梁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