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于闰八月中旬撤军回家,丰州各府卫征召的兵也解散返乡,营兵则回蛮汉山恢复原建制,丰州重新平静下来。今年天旱,粮食减产两成多,幸亏山药蛋种得多,收成比去年还好,大统领府本想在秋收之后修缮一下水利,这一打仗也被耽搁了,进入九月,天气逐渐转凉,家家户户开始做过冬的准备,。
李榆一大早起来,装模作样跟着绰尔济喇嘛念了一会佛经,然后简单吃了几口饭,对小喇嘛说了声有人来找他,带着莫日格、高黑子两名侍卫悄悄溜出了银佛寺,门口正有一个邋里邋遢的家伙等着他呢。
“榆子,咱们的棉花又冻死啦。”鄂尔泰的傻儿子道尔吉看见李榆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起来。
“到地里去看看。”李榆拉起道尔吉就走,这种事不知发生过多少回,他早就习以为常——在关外种棉花是异想天开,多数人都这样想,只有道尔吉这样的傻子死心塌地干,怕别人笑话就躲到白塔村去种,那里正好有李榆的一块地。
白塔村的田里,一大帮子乡亲正在瞻仰棉花的尸体,嘴里还叽叽咋咋说个不停。农牧司的人专门跑来查看,才说了几句关外春寒、霜冻不适合种棉花的话,就和村里人吵起来,老百姓坚持认为他们村出来的大统领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对的,达布老人还怪农牧司没本事才害得大统领操心,直到李榆赶到才停止争吵。
“算了,以后不种棉了,反正种多少死多少。”李榆垂头丧气承认失败,乡亲们也悄悄松了口气,只有傻子道尔吉咧开大嘴又哭起来。
“榆子,乡亲们知道你在做好事,都怪咱们这里太冷,不过也别急,沈大善人在原先铁厂那块地上又开了毛纺厂,已经开始纺纱织布,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穿新衣裳了。”达布老人宽慰道,李榆楞了一下才想起沈守廉,这家伙怎么变成沈大善人?
“榆子,好不容易回趟村,到家里吃顿饭吧,你嫂子正在准备呢。”苏和大哥从村里跑来——李榆一露面他就去安排饭菜,还吩咐村里的中队长布置警戒。
“行,我还就想吃苏和嫂子做的荞面疙瘩,”李榆痛快答应了,瞧瞧苏和身后两个男女少年,微笑着说道,“这是琪琪格和柱子吧,柱子长高了,琪琪格也更漂亮了。”
“榆子叔叔,我要当营兵,你说过要我找你的。”柱子挺着胸叫道,琪琪格使劲拽了他一下。
“就你能!”达布拍了一下柱子的头,笑着对李榆说,“榆子,这娃满十六了,就想当营兵,你把他收下吧,丰州军里可不能少了咱白塔村的人!”
“当营兵必须满十八岁,这样吧,先去武选营。”李榆想了想答道,然后笑眯眯地盯着柱子、琪琪格,两个孩子脸一红拉着手就跑了,莫日格追上去把一副弓箭、佩刀送给他们。
一行人说说笑笑向村里走去,李榆悄悄问苏和,琪琪格和柱子是不是成家了?苏和使劲摇头告诉李榆,过去蒙古女娃上了十岁就可以嫁人,现在蒙汉杂居久了很多习俗也在变,宣教司发出号召,鼓励女娃满十五岁以后出嫁,而且还讲了很多过早成亲的害处,白塔村是大统领的老家,当然要积极响应号召,琪琪格明年才十五,不着急,反正两个孩子天天在一起,早晚都是一回事。
苏和嫂子在家里做好了饭菜,李榆和村里的老教谕被让上土炕,达布大叔还把苏和嫂子去年生的大胖小子抱出来,李榆直夸老达布有福气,又添了一个孙子,屋子里欢声笑语一片,几碗冒着热气的荞面疙瘩很快端上桌子,几个人边吃边聊起来,傻子道尔吉插不上嘴,自个抱着大海碗蹲到门外吃去了。
“过冬的粮食够吃吗?”李榆小声问道。
“粮食肯定不够,不过山药蛋还多,百户所的义仓里也有点粮食,紧着吃能挺到开春。”苏和答道,达布年纪大了,还有议事院的事要做,村里人公举苏和接替百户——丰州有点像无数村落组成的大村落,而每个村落还保留着原有自治习俗,百户这副担子对老实巴交的苏和来说并不轻松。
“榆子,你别老是担心我们,穷惯了的人总能想出办法,熬过冬天我们的青壮就能去打猎捕鱼,日子过得去。”达布笑着宽慰道。
“沈大善人开了毛纺厂,我们的女人、孩子也可以打工,能挣到不少钱哩,有钱就有口饭吃,饿不死人!”老教谕也说道,李榆闷下头继续吃——干了这么多年,乡亲们还这么穷,只能保住饿不死人,心里不好受啊,老教谕看李榆脸色不好,又补充说道,“大统领,咱们这里够好了,我是从sx逃荒来的,关内的老百姓遭灾几乎没活路,今年这场大旱重于往年,越过边墙来咱们这里投亲靠友的人多得是,不瞒您说,咱们村就收留了不少,他们宁愿入不了籍当黑人黑户也不敢回老家。”
苏和点点头告诉李榆,村里确实有五六十口关内来的逃荒人,还大多跟村里人沾亲带故,百户所不好意思赶人走,又养活不起他们,幸好毛纺厂缺劳力,这些男女老少才勉强有口饭吃,沈老板做了件大好事,成了人们口中的大善人。苏和希望不要赶逃荒人走,那是把他们往绝路上送,李榆还能说什么,这种情况到处都有,只能睁只眼闭着眼。
大家正聊着,杨大志、谷可立来了——农牧司原知事乌尔登调任东胜卫指挥使,杨大志接了班,归化府佥事谷可立正陪着他到毛纺厂和沈守廉商议收购羊毛的事
喜欢大明之朔风疾请大家收藏:(m.66dshu.com),66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